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0
编号:13744827
浅谈藏医血隆病的诊治方案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 本文以藏医病因理论为基础,以血隆病病因与临床特征为加以思索,并引用藏医历代经典著作的理论观点和治疗方案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藏医血隆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关键词】藏医;血隆病;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09-01

    1 血隆病的病因与概念

    血隆病的内外发病机因是由过度饥饿、睡眠不足、凉性茶叶过饮、过度悲伤及心理负担过重等引起体内血隆(血气)运行紊乱所发的疾病。血隆病中的血是指血液,跟西医的血液概念一致。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体活动的动力,可以运输血液等饮食生化的精华到全身各处,推进循环,主司四肢屈伸、行走等运动,闭启心脏、口眼等孔窍,并且司理语言和思考。产生病理变化时其功能减退或强盛,进而发展成为血隆病,又称血隆上壅病。
, http://www.100md.com
    2 血隆病的症状

    般空而数,不胜按压,尿象色青或红黄,无浑而清。体征为头和目眶、牙齿、两颊、髋骨及节疼痛,并有发冷、易出汗、失眠不寐、心烦、腹内空虚。特别是前胸后背和后囟疼痛,呼吸急促、口舌干燥等临床主要症状。

    3 起居饮食疗法

    藏医学对人类起居行为规范从日常的起居行为和季节性的起居行为、临时性的起居行为等三方面进行概括和阐述。因此,隆病患者宜在温暖的地方安静地修养,有知心朋友陪伴,用温暖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血隆病病人的饮食宜食用新鲜有营养的饮食;禁食刺激、无营养的食物。此外,血隆病的起居行为还应遵守《四部医典》第二卷论述医典中第十三章常起居行为中的方法。

    血隆病病人要注意调整日常的起居行为,要经常克服能诱发一切疾病的外因,从身体、语言、心理避免过度疲劳困苦。血隆病患者除了注意日常的起居行为外,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注重调解季节性的起居行为,如在冬季里饮食、起居要温暖。暑夏季居住要凉爽。此外,藏医学认为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临时性的起居行为进行一些调整,以适应机体的某些病生理变化。
, http://www.100md.com
    藏医学注重一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藏医养生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在调整亚健康状态、防老抗衰及保护生命,回归自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

    4 经典药方

    血隆病者首先连服多次七宝汤加臭蚤草、马钱子熬制的汤剂,以便制止血隆病蔓延。或只饮此汤便能使病情好转,特别对急性肺炎等上体刺痛症无害。之后,“隆”偏盛者服八味沉香散加木香、黄莲、藏木香等散剂。

    血隆病者可用油疗法,豌豆热熨之后,于隆邪侵入的脉道上放血。四肢疼痛无知觉者,用鸡粪、光明盐拌芝麻油涂搽;隆血紊乱引起的鼻塞不通,可用十二味芳香散吸鼻则有益。

    另外,血病引起的刺痛严重者,服八味沉香散加木香、黄连、藏木香等散剂加红舌千里光、马钱子(不去皮),或服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嘎洛”药油丸、血骚普清丸,可摧毁上壅疾病。
, http://www.100md.com
    “血”和“隆”上壅病均宜服三十五味沉香丸、章松八味沉香丸、宇妥红汤等。特别是上喘和疼痛严重的血隆上壅病,可服七味马钱子散、摧毁血隆金刚杵丸和“得旦让觉”丸等。全身疼痛固定或不固定者,可服十八味金色诃子汤、十八味木棉花散。特别是血偏盛和高血压者宜服十一味血药丸。

    5 火炙疗法

    藏医火炙疗法是利用艾绒等易燃或烧热的物体,在体表固定的穴位或疼痛部位烧灼、熏熨、借助温热性或药力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促进大脑皮质对脑、自主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整,促进血液循环,使隆、赤巴、培根入体三大生理物质趋于平稳,是达到治疗隆(风)和寒性疾病等的一种峻外治法之一。血隆病“隆”偏盛和前腹疼痛者,炙膻中;上体刺病严重者炙第六椎、第七椎穴。

    6 涂搽熨敷法

    熨敷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热熨或冷敷体表某一部位和穴位,借助药物的功能及温度等物理作用,起到疏通经络、消肿化瘀、止痛等治疗目的一种外治法。藏医涂搽法是用陈旧酥油、芝麻油、脂肪和药汁等涂搽于患处,进行揉搓按摩,然后用于面粉擦搓干净,通过药力和物理作用使机体腠理开启、气血通畅、疏经通络、散瘀消肿、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疾病和健身目的一种外治方法。
, http://www.100md.com
    血隆病隆病症状显著者可拔火罐、新鲜酥油等涂搽按摩,血病刺痛严重者用水底石冷敷;上喘严重者,腔骨前崎边“阿九司扎”脉上面进行按压绑扎。

    7 放血疗法

    血隆病“血”偏盛者于“周果”穴放血,放出病血及与病血同行的毒气。此外,藏医学还结合血隆病疾病的向愈后,还要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巩固疗效。炙膻中、第六椎、第七椎穴。炙治无效、反而疼痛加剧、预后不佳者,如果患者体质较好,则将十二味紫檀香散用红糖汁泛丸,以酒为引内服下泻2―3次,泻下后再饮骨汤进行催泻。

    参考文献:

    [1] 第司?桑杰嘉措.《藏医医诀补遗》[M].第二版.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1.11.1.

    [2] 土旦次仁.《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1.

    [3] 玉多?云登贡布. 《四部医带》[M].第一版.西藏.西藏任命出版社社.1982.3.1., 百拇医药(白金 尕藏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