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0
编号:13744828
少女阔韧带恶性苗勒氏混合瘤 1例并文献复习(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10-02

    青少年女性恶性苗勒氏混合瘤较少见,多发生于子宫,较少发生于卵巢、输卵管、阴道,罕见于阔韧带。本文报道1例17岁女孩阔韧带恶性苗勒氏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üllerian Tumor, MMMT)。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7岁,学生,未婚,否认性生活史,因左下腹疼痛3天,B超示左附件区不均质偏低回声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月经规则,无痛经。入院检查:血压、脉搏、体温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肛诊:外阴未婚未产式,宫体前位,正常大,无压痛,左附件区可及一大小约5cm x 6cm囊性包块,有压痛,边界尚清,右附件区未及明显压痛和肿块。辅助检查:B超示左附件区低回声团块,大小10.9cm x 5.4cm,边界清,其边缘部可见明显血流信号,不能除外巨大黄体血肿破裂后改变。
, 百拇医药
    入院后动态观察血常规:WBC无明显升高,Hb正常。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正常。肿瘤标志物:CA125 127.2U/ml(正常值<35U/ml)。入院第7天复查B超示左附件区低回声团块,大小12.8cm x 5.9cm x 6.5c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复查肿瘤标志物:CA125 178.4U/ml。考虑附件肿瘤可能,且肿块体积及CA125较前均有所增加,有手术指征,故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左侧阔韧带一大小约为12cm x 10cm包块,表面紫色,近左侧输卵管系膜根部可见一破口,破口表面多量血块堵塞,被大网膜疏松粘连覆盖,清除血块后见腔内胶冻状组织,盆腔积血及血凝块为50ml,包块与子宫、双附件、膀胱、输尿管、腹盆壁等周围组织脏器无蒂相连。术中冰冻示:梭形细胞及灶性炎性浸润。遂行左阔韧带肿物切除术。患者恢复可,术后5天复查CA125 116.1U/ml。常规标本镜下检查:肿瘤由少量异型子宫内膜样腺管与多量幼稚间叶成分构成,间叶细胞核梭形,多边形,畸形,胞浆稀少,灶性细胞胞浆红染丰富,间质粘液样;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CK(腺上皮+),CD10(+),SMA少量(+),CD34、S-100、CA125均(-)。病理诊断:左阔韧带恶性苗勒氏混合瘤(见图1,图2,HE染色,x40倍)。经科室讨论,患者需二次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术后20天患者行二次手术。术中见子宫双附件无明显异常,左侧阔韧带区可见约4cm x 4cm x 3cm肿块,色蓝紫,大网膜、乙状结肠表面可见数颗大小不等肿块,较大者约2cm大小,质地脆,盆腔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术中冰冻示:大网膜转移性肉瘤结节。遂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病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大网膜切除。病理诊断:左阔韧带、肠表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异源性腺肉瘤),大网膜转移性肉瘤结节,子宫平滑肌组织,子宫内膜分泌早期,子宫颈粘膜慢性炎伴鳞化,双侧卵巢多发性囊状滤泡,双侧输卵管组织,双侧卵巢血管阴性,送检盆腔淋巴结均为阴性。术后诊断为:左阔韧带恶性苗勒氏混合瘤IIIC期。该病人现术后1年余,已予TP方案化疗6个疗程。腹部CT示:盆腹腔内未见明显复发转移征象。血CA125 <30U/ml,其它生化指标均正常。

    2 讨论

    恶性苗勒氏混合瘤(MMMT),又称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或癌肉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5%,是恶性上皮和恶性间质成分构成的病变,即含有癌和肉瘤成分[1]。根据肉瘤的成份又分为异源性和同源性。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在胚胎时期由苗勒管分化形成,MMMT可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各个部位, 最常见于子宫,以宫体多见,其次为宫颈和卵巢,较少发生于输卵管和阴道[2-3]。研究发现MMMT亦可发生于生殖系统以外的部位,如腹膜、大网膜等[4-5],而阔韧带MMMT临床极罕见[6]。青少年阔韧带MMMT国内外暂未见报道。
, 百拇医药
    文献报道原发于生殖道外的MMMT多伴随或曾有苗勒氏源性的妇科恶性肿瘤[7],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输卵管癌等。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放疗史、卵巢癌家族史等也是与MMMT发生相关的因素。本例患者不具备以上相关因素,因此倾向为原发于阔韧带的MMMT。

    本病例青少年女性,起病表现为腹痛、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初诊时容易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结石、肠套叠、肠扭转等疾病混淆,较少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造成误诊。之后B超示左附件区低回声团块,不能除外巨大黄体血肿破裂后改变;肿瘤标志物CA125高于正常值并有增长趋势,怀疑亦有生殖系统肿瘤可能。但鉴于患者年轻女性,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黄体形成,痛经时CA125可不同程度增高,故未进一步行CT、MRI等检查。术中见包块位于阔韧带内,冰冻切片检查未提示恶性肿瘤细胞,向病理科医生咨询,无恶性肿瘤依据,进而造成误诊。分析第一次手术误诊原因:(1)阔韧带MMMT临床上少见,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2)MMMT的组织构象复杂,癌与肉瘤成份并存,当取材过少、位置不当、标本中仅见一种成份时,容易误诊;(3)由于阔韧带解剖位置与子宫附件关系密切,阔韧带肿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等[8],多数患者术中才被发现为阔韧带肿瘤,术后经病理检查才可确诊。此外,阔韧带MMMT尚需与正常大小的卵巢癌综合征相鉴别。正常大小的卵巢癌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以腹胀,腹痛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于内科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相似,妇检双侧卵巢正常大小,易误诊为内科疾病。其病理包括4种肿瘤: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extraovarian peritoneal serious papillary carcinoma,EPSPC)、卵巢癌、间皮瘤、转移性腺癌。该病人二次手术病理结果已排除正常大小的卵巢癌综合征可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对生殖系统外MMMT的认识,不能过于依赖辅助检查,应拓宽思路予以鉴别诊断,全面综合分析病情,避免误诊。, 百拇医药(贺伟华 张秀明 夏雅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