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0
编号:13744832
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子宫内膜增生是临床妇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子宫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临床上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点,又称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在病理组织学上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混合增生的病变,表现为结构与细胞学上异型性各不相同的形态学谱系,是界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与分化良好的子宫内膜癌之间的一组病变。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随诊观察及预后估计等各项工作,均需依据病理诊断,故准确理解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14-02

    临床上正常生育期妇女月经周期紊乱、闭经、绝经后阴道出血以及需要明确诊断肿瘤或葡萄胎恶变情况,常常需要诊断性刮宫做子宫内膜的病理学诊断,这是妇科疾病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对我院2005年3月~2011年6月3032例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32例,均为我院我院2005年3月~2011年6月的病例,年龄23岁~71岁,平均年龄45.6岁。简单型增生2351例,复杂型增生313例,非典型增生235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子宫内膜癌98例。

    1.2方法 一次性刮宫取子宫内膜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2 结果

    简单型增生2351例,复杂型增生313例,非典型增生235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子宫内膜癌98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在病理组织学上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混合增生性病变。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发生之前都要经历子宫内膜增生的过程,但有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发展为癌者仅占极少数[1],因此,仅仅出现内膜增生不应当作为子宫切除的依据。
, http://www.100md.com
    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因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超过正常增殖期范围的增生过程。

    3.1.1 简单型增生 子宫内膜腺体密度增大,超过正常增殖期的腺体密度,腺体大小不等,有的腺体腺腔有时稍微扩张,但未见腺上皮细胞有明显异性型,间质细胞排列致密,其包括原来分类的单纯型增生和腺囊性增生。

    3.1.2 复杂型增生 子宫内膜腺体密度明显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密集,腺体轮廓总体有时不是很规则,有的腺体甚至有“背靠背”现象,有的腺腔内有“乳头”形成,腺腔扩大呈囊性,但未见腺上皮细胞有异性型,其包括有原来分类的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但没有非典型增生。

    3.1.3 非典型增生 是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在复杂型增生的形态基础上,即原分类的腺瘤样增生的基础上,腺上皮细胞失去极性,可见核大不规则,大而不规则的核仁,可有巨核细胞[2]。根据腺上皮细胞异性型及实性的细胞团有时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等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
, http://www.100md.com
    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与雌激素持续作用而无孕酮拮抗密切相关。由于体内外源性或内源性雌激素的持续增多,造成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的增殖性生长,此时如缺乏孕激素的拮抗,子宫内膜不能发生分泌期转化,其结果就导致了EH的发生。因此,凡是影响女性体内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的因素都可能成为EH发病的相关因素[3]。妊娠期间由于高水平的孕激素作用,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进而阻止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雌酮主要由肾上腺和卵巢产生的雄烯二酮,经脂肪组织中芳香化酶的作用转化而来,脂肪组织越多,该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的水平越高,最终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刺激而发生EH[4]。因此,肥胖是EH的另一个高危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影响妇女内分泌紊乱的最常见疾病,其主要的内分泌特征为雄激素、胰岛素过多以及促性腺激素比例的失调,除出现月经失调、不孕、多毛、肥胖等临床症状以外,还可造成患者子宫内膜不同程度的增生,甚至增加EC的发生率。因此,认为PCOS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以及EC的高危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不排卵、长期雌激素刺激、胰岛素抵抗、肥胖等相关。至今子宫内膜息肉与卵巢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局部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服用他莫昔芬者内膜息肉发病率是普通患者的2~3倍,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内膜息肉较常见。单一无对抗的雌激素对内膜增殖的发生是得到公认的,虽然不同的内膜病变如内膜增生、内膜息肉、内膜癌的组织发生学还不明了,但可以认为增生与凋亡的失衡,在内膜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5]。子宫肌瘤也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但本研究中异常增生组与对照组中合并子宫肌瘤例数无差异,可能与病例数少统计有偏差有关。由于本组病例数较少还难以完全说明问题,肝脏疾病可能影响对雌激素的代谢,而使体内雌激素相对增多导致内膜增生。不同的避孕方式中除了工具避孕在异常增生组与对照组中有差异,宫内节育器、绝育均对子宫内膜无影响,但口服避孕药患者比例在增生组中高于对照组,而外源性激素理论上有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虽本研究可能由于病例数不足,结果未显示统计学差异,但可能潜在的理论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子宫肌瘤、子宫肉瘤、卵巢肿瘤、内膜息肉,有时合并“功能性出血”时内膜形态改变,但主要靠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6]。总之,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内膜癌的病理诊断也是相当复杂的,并没有一个不差分毫的“标准”去套用,需在具体的诊断工作中仔细观察其组织学结构,进一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分析它的组织学功能状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分析各种所见,最后客观地做出合乎规律的病理诊断。

    EC的发生目前认为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激素依赖型,另一种是非激素依赖型。未产、晚绝经、肥胖、糖尿病、无对抗雌激素的治疗为EC的高危因素[7]。目前临床尚无很好的早期筛查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尤其没有有效的血清学标志物,因此,重视对EH病因及高危因素的深入研究与认识,可在高危人群中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EH,对降低EH恶性转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玉梅,孙淑萍,浅谈子宫内膜的复合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6;645.
, http://www.100md.com
    [2] 王琳冬,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诊断特点407例分析[J]河北医药2010,7;843-844.

    [3] 王玉民,王婷,王雪莲,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6.

    [4] 李扬,温永琴,陈丽丽,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9,3;76-77.

    [5] 张婧婧,侯丽辉,丛晶,李威,匡洪影,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分子细胞学机制[J]医学研究杂志,2009,10;126-127.

    [6] 谢敏,王悦,王建六,子宫内膜异常增生74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5;67-69.

    [7] 王美清,子宫内膜增生症刮宫活检病理诊断问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3;323-325., 百拇医药(刘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