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体查中子宫内膜状态767例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募集767例对象,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妇检时采取子宫内膜组织,载玻片制片晾干后集中寄往北京大学附属一医院妇产科“宫腔细胞学检测中心”, 经巴氏染色后统一专人阅片。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依据年龄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分为不同组别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的分析比较。结果:高危因素人群与普通人群子宫内膜细胞学结果比较,良性增生性改变及不典型增生性改变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 p<0.01;未绝经者年龄≤40岁与年龄>40岁对比,良性增生性改变及不典型增生性改变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年龄>40岁与绝经后对比,良性增生性改变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性改变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症状高危人群,在40岁开始经常性、长期性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早期内膜癌,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创造机会。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可作为一种筛查技术,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子宫内膜;细胞学;不典型增生性改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51-02
宫颈细胞学检查已成功地应用于妇科普查中,在世界很多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已退出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第一的位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糖尿病、肥胖、初潮早、绝经延迟、激素替代疗法等子宫内膜癌的有症状和无症状高危人群在不断扩大,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 。目前我国了解子宫内膜状态的主要方法是诊断性刮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刮是一种有创性操作,不能在妇女体检中普及应用。受限于子宫内膜取样的技术问题,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未能普及。2009年4月以来,本中心在妇女健康体查中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取子宫内膜样本行细胞学检测,了解其子宫内膜状态,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