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710
5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非青霉菌病例骨髓象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非青霉菌病人的骨髓象特点。方法:骨髓涂片瑞吉氏染色和病人血清HIV抗体定量测定。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非青霉菌病呈多部位播散感染,外周血象白细胞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分类常达85%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消瘦,咳嗽,皮疹,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非青霉菌病;骨髓象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158-01

    艾滋病是一种由慢性致死性的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马尔尼非青霉菌是迄今为止少数能使人致病的青霉菌之一,该病菌常浸入血管[1]浸蚀骨髓组织[2],所以其骨髓象有极其意义的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2010年确诊为AIDS的5名患者。

    1.2 诊断标准 我院检验科艾滋病研究室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HIV感染;骨髓涂片做瑞吉氏染色,糖元染色,镜检。

    2 结果

    2.1 艾滋病病人为免疫低下,病程缓慢,发热,咳嗽,低烧等。马尔尼非青霉菌局部感染少见,致死型均为播散型。

    2.2 血象 本组病人均为贫血症状,白细胞总数可升高或正常,血小板正常。

    2.3 骨髓象:病人骨髓象均为活跃和明显活跃,粒细胞颗粒增多增粗,常见空泡和中毒颗粒。红系增生正常。骨髓片中常见大量马尔尼非青霉菌原虫,并被吞噬细胞吞噬,瑞吉氏染色下菌体呈椭圆形,长形,核为1-2微米的紫红色小颗粒,浆染成鲜艳明显的兰色,骨髓片糖元染色呈红色。部分长形菌体内可见一明显横隔,为其分裂繁殖的标志。[3]

    3 讨论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病。该病人免疫力低下,常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马尔尼非青霉菌是唯一温度双相性,在普通培养基中可生长,迄今为止少见能使人致病的青霉菌,常浸润至骨髓,故其骨髓象中常见其病原体。马尔尼非青霉菌病常在广东和南非亚热带地区常见,这几个患者均有在广东打工经历,5名患者有2例在骨髓象中发现马尔尼非青霉菌,后经上级医院确诊证实诊断。

    参考文献:

    [1] 临床与实验病理杂志 1999.15:30-31 邓卓霖,马韵,马尔尼非青霉菌穿血管壁特性的研究.

    [2][3]邓卓霖,马韵.马尔尼非青霉菌与组织胞浆菌病的鉴别.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3.313.315., 百拇医药(韦现阁 李荣敏 陈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