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3743498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监护组和对照组各40例,监护组进行了持续ICP监测,根据ICP的变化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未行ICP监测。结果:根据GOS评分,随访发现其中监护组预后良好 12 例 ( 30%) ,轻残 11例 ( 27.5%) ,重残 4例( 10%) ,植物生存 5例 ( 12.5%) ,死亡 8例 ( 20%) ;非监护组预后良好5 例 ( 12.5%) ,轻 残 10例 ( 25%) ,重 残 6例( 15%) ,植物生存 6 例 ( 15%) ,死亡 14 例 ( 35%) ,监护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结论:持续ICP监测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指导脱水药的使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17-02
, 百拇医药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继发脑出血和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灌注压降低,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死亡。通过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2008年1月至2012年06月我院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持续ICP监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对监护组及对照组。其中监护组40例,GCS 3~8分,排除其他系统严重复合伤,男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9.5(15~7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高处坠落伤8例,击打伤和摔伤6例。所有患者伤后24 h内入院,入院时均行头颅CT扫描,发现急性颅内血肿30例,其中多发性血肿21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4例;开放颅脑伤 2例;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脑肿胀3例,监护组中行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18例,常规行侧脑室穿刺置管持续监测ICP。另以同时期入院未行ICP监测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 27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40.5(17~81),致伤原因基本相同,此组发现急性颅内血肿29例,其中多发性血肿19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脑肿胀2例;开放颅脑伤 4 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入院 GCS 3 ~8 分。其中手术治疗 19 例,其 CT检查时间和手术方法、常规治疗方案与监护组基本相同。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预防感染、抑酸、脑保护、控制血糖、抗癫痫、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四肢肌力变化情况,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监护组采用行侧脑室穿刺置管,接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Codman颅内压监护仪,持续行行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每1小时记录ICP数值,根据 ICP 的高低随时调整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的用量及使用时间,术后持续监测2~9d,平均7d。,监护至 ICP、CPP 恢复正常达24h 或病人死亡为止。监护组给予以下降颅压措施: 当 ICP 升高时抬高床头 30°,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在 38℃ 以下。ICP<15 mm Hg,为正常,不予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ICP>20 mm Hg即为异常;ICP于20~40 mm Hg为中度高颅压,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处理;ICP>40 mm Hg为重度高颅压。ICP控制目标:去骨瓣减压患者控制在1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未去骨瓣者控制在20 mmHg以下,尽可能将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平均动脉压-ICP)的控制目标为60~90mmHg。如果ICP持续升高,适当予脱水降颅压(如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等)等对症治疗,并用镇静剂,必要时用肌肉松弛药维库溴铵,呼吸机辅助呼吸,效果仍不佳者及时复查头颅CT,必要时行手术治疗。非监护组病人按常规治疗,用 20% 甘露醇 125ml 加呋塞米20mg,6 ~ 12h 1次,甘油果糖250ml,8~ 12h 1次和/或高渗盐水静滴,8~ 12h 1次,连用 3 ~ 7d,并用镇静剂,必要时用肌肉松弛药维库溴铵,呼吸机辅助呼吸,每 2 ~3d 复查 CT 1 次。两组病人每天检查电解质、肾功能 1 ~ 2 次。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价 采用国际通用的 GOS预后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分为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状态、死亡。评估时间为伤后 1 个月。采用在住院期间观察记录。其中良好及轻残归于预后较好,重残、植物状态、死亡轻残归于预后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内 GOS预后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监护组预后良好 12 例 ( 30%) ,轻残 11例 ( 27.5%) ,重残 4例( 10%) ,植物生存 5例 ( 12.5%) ,死亡 8例 ( 20%) ;监护组无 1 例并发颅内感染。死亡原因: 6 例为原发性脑干伤或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为重症肺炎,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非监护组预后良好5 例 ( 12.5%) ,轻 残 10例 ( 25%) ,重 残 6例( 15%) ,植物生存 6 例 ( 15%) ,死亡 14 例 ( 35%) 。死亡原因: 9例为原发性脑干伤或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为重症肺炎,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研究表明,近半数头颅CT异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ICP增高[1],持续ICP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低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而死亡[2]。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监测、及时调控颅内压十分重要。江基尧等[3]认为,ICP监测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时,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血肿或迟发性血肿。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压监护可以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4],若患者ICP>40 mmHg(5.33 kPa)则其重残率及病死率均高,谢万福等[5]分析认为,ICP控制在20mmHg(1 mmHg=0.133kPa)以下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ICP>25mmHg时重残率增高,ICP>40 mmHg时重残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高,ICP≥45mmHg死亡率高达100%。监护组中ICP持续≥45mmHg的5个患者,最终均抢救无效死亡。在发达国家,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使用颅内压监测超70%[6],《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就包括了颅内压监测和颅内高压处理等项目[7],目前国内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测也逐渐得到重视和普及。脑室内置管法是最精确和最可靠的ICP监测方法。监护组患者均采用脑室内置管法,其数据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颅内感染机会少,更适于临床应用[8]。, 百拇医药(黄鹏 黄寨 秦文波 陆政)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