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 骨盆骨折
编号:13743714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方法:收集2010 年1月—2012 年3 月我院所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例38例的临床资料,对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复苏后的血红蛋白、复苏后的血小板和患者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和判断。结果:38例度过围手术期,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失血过多发生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保证心、脑、肾、肺和肝等重要组织器官灌注和氧的供给,维持凝血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简单有效,实用性强,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病人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161-02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血压迅速下降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往往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指大出血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时,控制限制性液体的输入速度,使血压保持在较低范围内,直至止血彻底成功后[2]。其目的是通过限制性地补充血液成分,使血压维持在心、脑、肾、肺和肝重要脏器的临界灌注压值,以保证心、脑、肾、肺、肝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量和氧的供给,又使得液体输入不致过多、过快破坏人体血栓、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血液的内环境。本文将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具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6 年 12 月—2007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38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年龄在16~65 岁范围内,平均年龄(32.5±2.1)岁。一般创伤严重度评分在20~35,平均(25.3±2.7)分;休克指数在0.6~1.5,平均(1.1±0.2)。

    1.2 手术方法

    1.2.1复苏准备

    实施抢救复苏手术前,应立即建立 2 条静脉通路。同时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休克指数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休克指数>1,收缩压持续<90mmHg,则失血性休克状况很有可能存在。然后根据患者的骨盆骨折类型、血压情况、休克指数以及尿量多少,估计患者失血量,准备适合血包。
, 百拇医药
    1.2.2复苏方法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静脉滴注平衡液 1000~1500 mL,时间为60~90 min,尽早给予红细胞输入。红细胞与平衡液之比为1∶2.5。为了维持收缩压在80~90 mm Hg范围内,缓慢控制输入的液体量。若患者经输注液体后,收缩压仍< 90 mm Hg 者,则行动脉栓塞术及骨盆填塞。

    1.2.3创伤控制

    患者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为控制出血和感染,采用创伤控制技术进一步治疗,包括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及肢体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清理闭合开放性伤口,对合并泌尿系损伤者行膀胱造瘘术和合并腹部脏器损伤者行探查修补术等。

    1.2.4术后监护

    患者送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监护,监测血压、血红蛋白、血小板、尿量等。密切监测患者状况,若休克指数在1~1.5范围,则给予平衡液+ 浓缩红细胞;休克指数大于等于1.5,则应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 60~80 mL,同时输入血小板和冰冻血浆,以保证术后维持血红蛋白在90 g/L以上。针对不同的状况,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 百拇医药
    2结果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38例,33例度过围手术期,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失血过多发生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患者液体复苏后休克指数平均降至 (0.6±0.2),相对复苏前液体复苏前休克指数平均(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3,P <0.05)。

    3讨论

    骨盆血液系统在全身血循环有重要作用,既连接着下腔静脉,又与椎管内静脉系统相连,故其静脉丛和侧支循环丰富。因此骨盆骨折常会并发多部位以及多器官损伤,造成大量出血,极容易发生休克病症。传统液体复苏治疗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以快速及时大量补充血液成分为治疗法则,但这种治疗方法容易扰乱人体血液内环境,临床疗效差且死亡率高。因为大量的液体输入,会冲掉血栓,不利于血压的维持,反而会增加出血的增大以及降低存活率。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避免传统液体复苏因大量液体瞬间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所带来的有害副作用,并可维持一定的组织灌注压,保证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为下一步的创伤控制提供生理基础[3]。综上:限制性液体复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保证心、脑、肾、肺和肝等重要组织器官灌注和氧的供给,维持凝血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简单有效,实用性强,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病人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任明光,王井伟,禇建国等.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天津医药,2009, 37(6):516-517.

    [2] 钱吉琴,郭新瑛,宋文等. 限制性液体复苏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58-159.

    [3] 范海鹏,岳茂兴,吴耀建等.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急诊早期的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5)419-420., 百拇医药(谢辽霖)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 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