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315
急诊服毒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00-01

    轻生自杀是一种自己造成的蓄意危及生命的自残行为,对家庭和社会构成严重的危害,也是日渐受重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自杀行为多在自杀者情绪低落和极度绝望无助的情况下发生,发生轻生形式多种,服毒轻生为最常见一种。李聪慧等[1]调查结果显示,在急诊科自杀者以服毒方式为多见,占81.1%。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服毒自杀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7年11月~2009年3月,我们对24例服毒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和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15例,17~59岁,平均37岁。病人来医院时, 除昏迷病人外, 一般都是吵闹、拒绝、不配合。服毒药物:安眠药、灭鼠药、有机磷、除草剂,酒精等,均为口服吸收中毒。服毒自杀原因: 经济困难2例, 家庭纠纷4例, 婚姻问题8例, 疾病折磨5例, 意外伤害造成残疾拖累家人3例,工作或学习压力大2例。
, http://www.100md.com
    2 临床护理

    2.1急救处理: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服毒自杀均应给病人尽快洗胃、催吐、导泻,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根据不同的服毒种类,选用相应的解毒药物。特别是服用有机磷农药中毒者, 及时更换病人呕吐物污染的被服及衣物, 以减少毒物的吸收。针对抢救中进行某些可能出现副作用或损伤性操作较多等的特点,应预先向陪诊家属、同事说明,取得合作和理解。

    2.2心理干预

    2.2.1加强心理疏导,认知和宣泄诱导 心理因素是病人服毒自杀的主要因素,宣泄可以使自杀患者压抑心中的恶性情绪得以释放。面对服毒自杀的病人, 作为护士不仅要为病人解除服毒痛苦, 更应给予病人精神上、心理上安慰与呵护。这就要求护士们应站在病人的立场, 运用一些安慰性, 鼓励性和劝导性语言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同情病人,使病人主动接受治疗,为抢救赢得时间。护士们应在治疗中主动介绍所服毒物的作用及毒物发挥作用的后果,使病人对自己服毒自杀的行为产生悔意,介绍目前经洗胃抢救后的状况,所用服毒剂、药物的作用和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关疾病知识与工作人员的努力,消除病人的顾虑。
, 百拇医药
    自杀未遂后,患者往往有羞耻感和悲观厌世情绪。心理上痛苦和不良情绪依然存在,诱导其发泄情绪,指导其消除负性情绪,帮助调整思路,改变认知,唤起对生命的兴趣和希望,让其感情尽情发泄,想哭就让其痛哭,想说就让其诉说;并耐心听其诉说内心感受,真诚的表现出对他处境的理解和同情,以减轻其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相信自己能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去承担孝敬父母、抚养子女、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应对挫折,重新面对人生。针对不同的病人,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做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摆脱悲观厌世的情绪,努力克服自身弱点,增强生活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坦然地面对各种始料不及的失败和心理压力,在失败中成长、进步,做生活的强者。此过程中注意维护病的自尊, 保护其隐私。

    2.2.2 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病人自杀的原因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诸多方面,在治疗过程中,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不可忽视,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服毒自杀者心理障碍,杜绝再次轻生的关键。做好家属及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 亲人和社会的关心、支持是病人摆脱痛苦, 树立信心的良药,使其能够理解、关心、帮助病人,唤醒病人对社会及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避免不良事件刺激造成的再次轻生发生。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本组经及时的抢救和早期的心理干预,痊愈23例,死亡1例,院外随访跟踪中未出现有“二次自杀”的现象。

    4 讨论

    急诊科常常会遇到需要紧急救治的自杀病人,有一部分以死亡为结局,称为自杀者,有一部分经抢救而脱险,称之为自杀未遂。自杀行为的发生发展及高危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2],大多是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产生的消极行为,因此,救护工作中了解自杀未遂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躯体、精神、心理都得以恢复,真正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理念。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3]。

    参考文献:

    [1] 李聪慧,杨淑红,马书礼. 急诊科自杀未遂者心理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74.

    [2] 易天军,刘继强,孙翼,等. 急诊科64例自杀者特征及万年历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2) :133

    [3] 樊秋云,侯钦丽. 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54~3555., 百拇医药(蔡雪琴 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