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317
一例重度下腔静脉血栓介入术后肢体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01-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 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Deep vein,throm bosis,DVT)的发展病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老年人,手术,创伤,癌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的DVT的几率明显增加。目前对DVT主要采用药物抗凝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加溶栓治疗,我科于2012-05-05收治一例因坐骨神经痛而活动受限引起的左下肢重度深静脉栓塞的患者,采用介入手术(过滤器植入)加药物抗凝溶栓治疗,我们通过关注患者全身及肢体的局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4岁,因左侧臂部伴左下肢麻痹疼痛2月余,于2011-05-05-17:00入院,入院查体可见左下肢肿胀,患肢大健肢3cm左右,质硬,活动性痛性严重受限,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良性,左足背外侧皮肤浅表感觉减退,皮温稍高,予抗血小板,预防血栓等治疗,入院3小时后出现左下肢肿胀加重,予降纤治疗及行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术。术后患者卧床12小时,留置尿管,抬高下肢。5月7号左下肢肿胀较前消退,予尿激酶组液体维持静脉泵入并予按摩,活动左下肢,促进血液较前明显,持续尿激酶、纤容酶左下肢静滴并加强按摩。5月18号量患肢大腿围同健侧相差6cm,膝关节皮纹明显增多,5月22号停尿激酶组液体,量大腿围同健侧相差4cm,小腿及果部可见皮纹,仍抬高患肢,嘱患者主动运动。拔除尿管,患者能自行排尿。10月24号量大腿围同健侧相差2cm,膝关节,果关节皮纹明显增多,左足背仍有红肿,可见皮纹。5月27号左下肢肿胀已消退,量大腿围同健侧无差别,左足背红肿渐消失,皮纹增多。5月30号患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术后护理如下:

    2 局部护理:

    2.1鼓励患肢活动

    以患者体位舒适为基础,抬高患肢15-30度,膝关节微曲,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主要有体位的改变,伸曲腿活动,每日数次。股四头肌主动舒缩运动、踝部旋转活动、足部主动或被动屈伸活动、全范围活动;原则上每天坚持四次,每次15-20下(5-10分钟) [1]。

    2.2保护血管,防止药液渗漏

    医嘱尿激酶及纤溶酶予患侧肢体静脉输入,由于患肢肿胀,血管难以穿刺,禁止从患肢采血,为了减少反复穿刺,由静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操作并留置小号静脉留置针,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防止药液外渗。

    2.3加强肢体周期循环及指导踝泵的训练
, 百拇医药
    在胫骨中段或股骨中段加止血带,压力以阻断浅表静脉回流而不影响深静脉回流为度,每小时放松止血带1次,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3~4次;予腓肠肌气压治疗,每日两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的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2.4定时按摩及热敷

    未进行静脉输液及气压治疗时,鼓励家属给于患肢按摩,可每日数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加强患肢保暖,可予热水袋保暖,不直接接触皮肤,保持水温50度左右。

    2.5 皮肤的观察

    定时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完整性,皮纹变化,定时测量健侧肢体与患侧肢体的周长,来观察患侧肢体的恢复情况。

    3 全身护理:

    3.1 心理护理
, 百拇医药
    患者及家属对DVT费用高,恢复慢,是否有并发症等,易产生焦虑,急躁心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需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消除其不良心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DVT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恢复较快,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为患者创造舒适治疗环境。

    3.2 基础护理

    患者卧床期间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性,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泌尿系统感染[2]

    3.3 预防并发症

    严密观察患者患肢末梢循环情况,足背动脉搏动肢体肿胀,肿痛情况,观察患肢皮肤有无淤点,瘀斑,大小便颜色的变化等有无出血征象。尿激酶用药虽安全,但文献报道有过敏现象,所以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出现过敏现象及时处理。

, 百拇医药     3.4 健康教育

    重点指导患者卧床期间定时抬高患者,按摩,活动患肢,讲解DVT的发病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采取护理措施,与患者交流,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出院后指导定时复诊。

    讨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主要治疗目的在于使下腔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梗塞率有60%~70%下降到0.9%~5%[3],从而预防肺梗塞,特别是肺梗塞造成的猝死。其方法是将滤器放置入双肾静脉与髂静脉之间的IVC内,避免造成下腔静脉血栓脱落形成肺梗塞。为一安全、简便、可行的预防肺梗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得到越来约广泛的应用。

    此项技术的开展,打破以往患肢足背静脉禁止滴入其他药物,减少对患者的制动,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使脱落的栓子流入滤器内。

    参考文献:

    [1] 刘艳光. 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整体护理医学论坛2005;9(11):962.

    [2] 李雪凤,陈霞,1例肺炎性假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体会。刊名:护理实践与,2008年,5卷10期.

    [3] 戴定可,翟仁友,于平。IVC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1., 百拇医药(杨晓春 何东红 谭文惠 黄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