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
编号:13743330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12-03

    创伤性休克休克多见于各种严重的多发性创伤、复合伤和联合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疼痛,微循环收缩,损伤部位失血和血浆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造成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功能障碍,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 ,及时、 准确、 高效的抢救、 治疗、 护理措施 ,是降低致死、 致残率的关键[2]。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全力以赴进行抢救。我院在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共74例,现将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4例患者中,男56例,女18例,年龄9岁~60岁;损伤分类:多发性骨折44例,骨折合并脏器损伤26例,骨盆尿道伤4例。2例于入院10分钟内抢救无效死亡(颅脑损伤1例,内脏损伤1例),死亡的原因与损伤脏器多,损伤程度严重以及未能及时送彺医院有关。21例病人在边抗休克边急诊手术后,使创伤引起的原发病得到迅速治疗和基本控制,术后康复出院。51例病人经急救处理使休克症状减轻,3天后先后送病房进一步医治,无1死亡。因此急诊室及早恢复正常组织灌注,氧输送和有氧代谢的治疗的护理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 http://www.100md.com
    2 护理方法

    2.1 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 。

    给予头侧平卧位,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

    创伤性休克都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吸氧后可以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休的损害,尤其是在病人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紫绀时更重要;彻底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为防止缺氧引起低氧血症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需达40%~50%,流量4 L/min~6 L/min,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者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用人工呼吸相辅助呼吸。

    2.3 迅速扩充血容量
, http://www.100md.com
    休克后,机体代偿能力低下,创伤部位有细胞内液积聚,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此快速有效地恢复循环是保证组织供氧,防止低血压所致的脑缺氧,心跳骤停和肾功能损害的前提,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分秒必争,迅速建立2条~3条静脉通道,使用16 G~18 G静脉留置针选择健侧上肢大静脉或颈外静脉快速输血输液。创伤性休克抢救时,输液部位原则上应尽量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大静脉。腹部及其以下的损伤,应选用上肢或颈部静脉;胸部以上的损伤宜选下肢静脉。否则,可能造成废用性输血(输血未发挥作用即被排出),影响复苏效果。严重休克者宜早期作静脉切开,既可满足快速输液输血的需要,又可测量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的量和速度。扩容做到早、快、足,液体首选平衡液,后输入全血或代血浆,二者量比2∶1~3∶1。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 000 ml/h~3 000 ml/h,以维持有效循环。最好在CVP监测指导下合理补液。一般当血压升到时80mmHg时,输血输液速度可适当调慢,避免发生心衰及肺水肿和血压过高导致的再出血。

    2.4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当休克继续加重,血压继续下降时,为防止体内重要器官衰竭,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收缩药,如麻黄素,阿拉明等,待酸、水电平衡纠正后,可合用血管扩张药,如多巴胺,苯苄胺等,以解除微动肪和微静脉痉挛,改善未稍循环和重要器官的灌注,解除组织缺氧,维持血压,阻滞休克的病程发展,但应严格掌握指征和用量,不能大量和长时间使用,一般使血压维持在90/60mmHg,脉压大于20 mmHg,以免加重血管痉挛,造成组织水肿,肾衰和心肌坏死。

    2.5 调节代谢障碍,改善心功能的措施

    休克致使机体缺血缺氧,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停滞在丙酮酸阶段转化为乳酸,引起代谢酸中毒。若肾功能不好,钾排出受阻,易形成高血钾而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跳停止,虽补液各用血管药物,休克仍不能缓解,帮就及时的给予5%SB,11.2%乳酸钠溶液和GIK等给予纠正。休克的发展会导致心肌受损,心功能降低,甚至心衰,应选用适量的强心苷如西地兰和等药β受体兴奋药,和50%GS合用,对营养心肌起着一定的作用。一般经用药后,可使脉搏由快变慢,血压升高,脉动压增宽,CVP由高下降至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6备血

    护士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应立即常规采集血液标本,便于及时做交叉配血试验及一系列化验检查。

    2 .7 预防并发症

    2.7.1 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来源于骨髓组织,骨折患者要进行确实的外固定,并抬高患肢,制动。

    2.7.2 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发生休克后迅速恢复循环血量;(2)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通气;(3)积极鼓励患者深呼吸;(4)经常更换体位;(5)尽量避免过多输入陈旧库存血液;(6)补充高营养;(7)控制过快过量输液;(8)防止胃液误入肺,故对昏迷者应提高警惕。

    2.7 .3预防急性肾衰竭 (1)早期 应用 利尿剂:20%甘露醇、速尿等;(2)防止内毒素吸收。
, 百拇医药
    2.7.4 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保护好心、肝、肺、脑、肾、胃肠功能,并随时做好监测。

    2.7.5 预防DIC 应用药物:(1)肝素;(2)左旋糖酐溶液;(3)潘生丁与阿司匹林;(4)莨菪类、VitK等。

    2.8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8.1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15 min~30 min测量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或应用心电监护仪实行动态监测。 低体温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防治应予以重视,对体温不升者常规复温法多为热水袋加被服保温、低温电热毯复温、空气调温等,多功能生命监测仪体温监测发现,以上方法效果不理想(尤其在冬天室外温度低,大量快速补液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常规复温法+改变复苏液的温度来调节体温收到良好效果。即将液体放入70℃~80℃温水中,静置2 min~4 min,液体温度即可达到35℃~42℃。有条件者,可使用贝格CBW 686型干式输液输血加温器,1 min可达到所需温度。临床实践证实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影响体温、血压回升。在休克状态下用热水袋在体表加温是不可取的,因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体表血管床容量,影响机体代偿性调节作用,使重要器官的血供减少,不利于抗休克治疗,且易导致烫伤。, http://www.100md.com(范忠艳)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