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341
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关键词】初产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22-02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产妇的心理状态良好与否和分娩的顺利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初产妇的比例大大增高,年龄趋向偏大,分娩时的良好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产妇的具体心理状态给以适时地心理护理,对产妇减轻疼痛,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官产率及难产发生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分娩前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1.1 分娩前的初产妇的心理特点

    处于分娩前的初产妇心情特别复杂。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相同。
, http://www.100md.com
    1.1.1恐惧、紧张、兴奋心理初产妇开始都有一种喜悦与满足心理。但随着临产后的阵痛出现,尤其是临近分娩时,来自亲朋好友的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心理压力逐渐增长。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多敏感,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宫缩所致的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导致心理反应过强,过分紧张与恐惧。

    1.1.2担心、焦虑心理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初产妇在忍受疼痛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孩子感到烦躁不安。还有就是极少数孕妇,隐瞒其婚前的人流史甚至是手术史,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种种原因导致一些产妇拒绝自然分娩,盲目要求剖宫产,增加了剖宫产率。

    1.1.3 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顺利完成分娩。由于心理压力的加大,导致产妇怕产痛,怕难产,怕胎儿发生意外。入院待产后期望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为她们接生和手术,期望得到一流的护理,更好的待产、分娩及休养环境。
, 百拇医药
    1.2心理护理措施

    在母婴健康、婴儿安全的前提下,为满足孕妇在分娩期的心理需求,根据产妇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以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

    1.2.1 医护人员首先要仪表端庄,以热情和蔼的态度接待产妇,介绍入院须知和住院环境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讲究语言艺术,建立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力求得到她们的信任和安全感。

    1.2.2做好贴切的卫生宣教工作 产妇本身的紧张焦虑已经导致了恐惧的情绪。但不少家属比产妇往往还要焦虑不安。从而更进一步加重了产妇的不良情绪。对此要首先加强对家属的卫生宣教,让其了解他们的支持对于产妇非常重要。同时更要向产妇耐心讲解有关正常的分娩知识,临产后可出现的征象,官缩与分娩的关系。让她们了解剖宫产的利与弊,了解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使产妇能够正确对待分娩时疼痛,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 http://www.100md.com
    1.2.3给以产妇情感支持及安慰产妇对产痛的耐受力除了与各人的痛阀有关外,还与心理状态有关。当产妇的心理状态不佳时,常常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甚至拒绝饮食,以致于体力和精力消耗过大,宫缩乏力,难产可能的发生。助产人员应该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以鼓励和安抚。允许丈夫和母亲的陪伴,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支持的办法。在陪产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官缩间歇鼓励产妇进食,以保证能量的及时供给。并且鼓励产妇利用官缩间隙充分地休息,以保证分娩的顺利完成。

    1.2.4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 认真仔细的为产妇进行检查,并且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将检查的结果告知产妇。分娩时限的确定有利于产妇集中精力主动地配合医生助产,将恐惧的心理转移到积极的行为中。相对于让产妇顺其自然的分娩传统待产方法,很显然这有利于产程的缩短。

    2分娩后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2.1分娩后产妇最关心的是新生儿是否健康,是否畸形,还有就是新生儿的性别。对此,有的表现为喜悦,有的则表现为失望和悲伤,甚至于忧虑。
, 百拇医药
    2.2心理护理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首先要告诉产妇婴儿是健康的。至于性别方面要事先进行了解,着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帮助产妇解除思想顾虑。如果新生儿畸形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暂时不要告知产妇,应选择其他合适的时间再告知,同时给以安慰和同情。

    总之,在产科临床分娩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之重要与必要的。对于总产程的缩短,自然分娩率的增高,剖宫产率的下降以及产科质量的提高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瑜,初产妇分娩前后心理护理.

    [2] 唐淑英,初产妇的心理护理.

    [3] 初产妇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2:28., http://www.100md.com(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