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506
新生儿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进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术后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65例均成功经外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天数2-25天,平均23天;留置导管期间因导管阻塞无法复通拔管3例,因穿刺处出现肿胀、漏液拔管4例,治疗期间自动出院4例,54例治疗结束拔管后行导管末端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均正常。54例置管患儿均未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可临床应用于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婴儿,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24-02
, 百拇医药
    近年来随着产科和新生儿科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但由于次类患儿体重小,病情危重,需要随时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以便及时使用急救药物及输入高渗营养液。为减轻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我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对65例出生体重<1500g的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入选标准: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导管停留时间大于48小时;拔出导管时有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资料;排除置管时间不足48小时以及置管前已存在血行感染或其他感染的病例。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1.2.1 置管的指征:置管对象主要为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的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循环情况稳定,需要长期静脉给药。

    1.2.2 置管方法:导管全部使用美国UTAH公司型号1.9F的PICC管,置管时选首选双上肢肘部贵要静脉,其次为头静脉、腋静脉、头部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置管后行X线片观察导管位置。由有资质的护理人员专人严格按操作要求置管,置管后第2天更换敷贴,之后每周更换1-2次,敷贴潮湿、松动、沾污时立即更换。

    1.2.3 护理:置管后由固定的医护人员负责管理,根据患儿情况一般保留导管2-25天,如果出现栓塞堵管,可试用尿激酶溶栓[1]。PICC置管后输液均为24h持续输注,每24小时使用含5-10u肝素的生理盐水3-5ml通管1次,最低输液速度3ml/h。置管期间如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渗液、出血等与留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应及时拔管。导管末端常规留5cm送细菌培养,同时抽取股静脉血送血培养。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共纳入65例的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38例,女27例:胎龄26-32周;出生体重800-1500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5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14例。

    2.2 留置导管情况:65例均成功置管,导管末端位于第3-4胸椎之间的腔静脉内。导管留置天数为2-25天,平均23天,最长52天。留置导管期间因穿刺处出现肿胀、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液,于第2天拔管1例,第4、7、11天各拔管1例;留置导管期间因导管阻塞无法复通拔管3例;治疗期间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非计划提前拔管共11例,占所有置管患儿的16.9%。保留导管置管至治疗结束54例。导管留置天数2-22天,平均20天。

    2.3 合并症:本组病例置管后未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2.4 导管末端培养和血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和同时取股静脉血送检血培养结果回报均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早产儿特别是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胎龄小,体重低,生后并发症多,早期经口喂养困难,常需要持续静脉输液治疗和输注高渗营养液,新生儿PICC既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又有较长的留置时间,可用于各种静脉输液,包括输注高渗营养液和输血。本组PICC输液均为24h持续输注,每24小时肝素生理盐水通管1次,最低输液速度3ml/h,输液速度过低容易堵管,发生堵管后可试用尿激酶溶栓,如不能复通,可及时拔管。

    由于PICC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而且本组病例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其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院内感染[2]。有研究显示随着PICC的临床应用,患儿因置管发生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3]。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就是PICC置管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4]。本组54例置管患儿导管末端细菌培养和同时抽取股静脉血送检血培养结果回报均为正常,未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与我科规范的置管操作环境、严格执行置管和导管维护标准操作规程、置管后由固定医护人员维护包括更换敷贴、封管、加药液等措施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新生儿PICC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高渗液外漏等情况的发生,并为远期治疗保留了血管通路。本组65例患儿,除11例因导管堵塞、穿刺部位肿胀、漏液、自动出院等原因提前拔管,其余54例均保留导管置管至治疗结束,导管留置天数2-22天,平均20天,,即减轻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有较长的留置时间,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司华芹.尿激酶管内溶栓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411

    [2] 陶连琴,朱婧,谢微微,等.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02-105

    [3] Hadaway LC.Best-practice interventions: Keeping central line infection at bay. Nursing,2006,36:58-63, quiz 63-64.

    [4] 宋葵.PICC导管感染相关因素研究现状.护理管理杂志,2009,9:27-29., http://www.100md.com(刘玲 朱丽波 戍俊陶 李玲 朱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