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37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5例患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报告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5例患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并采取以下护理措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积极治疗慢性鼻窦炎;出院后定期随访。5例患者病情控制良好,部分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7-0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近十余年来被国际公认的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于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提出[2]累及部位主要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突出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混淆。全球报道发病例数以日本最多,我国报道的病例数较少,目前尚属于少见病的范畴[3]。由于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发病的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误诊率约占90% ,而诊断为DPB 的仅占10.0%左右[4]。近三年来,我院呼吸内科首次成功诊治5例DPB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诊治DPB患者5例,其中男3例,年龄分别43岁、46岁、59岁,女2例,年龄分别40岁、62岁。确诊标准符合(1)必须项目:①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②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既往史;③胸部CT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影。(2)参考项目:①肺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②FEV1/FVC%低于70%以及低氧血症(PaO2<80mmHg)

    1.2 治疗及转归 5例病人均达到临床确诊条件,予阿奇霉素治疗7-10天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肺部湿罗音消失,遂予口服红霉素转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恢复正常给予停药。其中1例40岁女性病人停药3个月后复发,住院治疗及门诊上述治疗持续1年,病情稳定后停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 百拇医药
    DPB患者以40-50岁为发病高峰,当患者最初得知自己所患疾病诊断名称时,都感到陌生,心理紧张不安,对本病缺乏了解,急于知道疾病的相关知识。随着对本病了解的加深,了解到本病少见且病死率较高,又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焦虑、恐惧情绪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护士理解患者心情,及时告知患者此病最新研究进展,让患者知道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5年生存率已大大提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让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经以上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积极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指导

    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对DPB有显著疗效,不论痰中细菌种类,治疗DPB首选药物为红霉素。红霉素治疗DPB的作用机制并非是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其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黏液分泌,有效治疗此病。初期每日口服红霉素400mg或罗红霉素300mg,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异常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指导患者餐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告知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本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 百拇医药
    2.3 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DPB具有气道高分泌的特点,患者痰量较多,咳大量脓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4 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

    由于本病特殊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可导致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以免低氧血症出现或加重病情。轻度低氧血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氧疗后低氧血症均可得到纠正。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喘憋、咳痰、有无发绀等症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呼吸机改善通气。

    2.5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

    5例病人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指导患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正确使用滴鼻剂,遵医嘱口服鼻渊舒等药物。
, 百拇医药
    2.6 出院指导

    在患者病情好转可以出院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按时、按量口服红霉素的必要性,嘱患者坚持服药。告知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注意季节变化,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DPB的用药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采取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是否坚持服药。因此病人出院后,记录病情及联系方式,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各复诊1次,以后每年1次,发现患者到期未复诊,及时电话联系。

    3 体会

    在我国DPB尚属少见病的范畴,多数医护人员对此了解不多,但它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护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DPB需长期口服红霉素治疗,长期用药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出院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本组5例患者目前控制良好。我们认为,护理此类患者除对疾病症状加以护理外,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彭锦芸,肖建宏,彭梅清,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780-781.

    [2] 谭朴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9,9(3):123-127.

    [3] 谢广顺,李隆芸,刘鸿瑞,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9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8):516-519.

    [4] 彭锦芸,肖建宏,彭梅清,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780-781., http://www.100md.com(刘新荣 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