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375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学龄前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我院护理过的1-5岁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心理特征,对不合作的患儿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合作程度明显提高,这样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50-01

    1 前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1],特别是针对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更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原,常导致患儿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2]。它不仅对患儿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而且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否顺利地给患儿完成静脉输液 ,关系到医护质量 ,直接影响到护士与患儿及其家长的关系。如果患儿与医护人 员配合不佳更可降低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增加护患矛盾[3]。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影响进行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 百拇医药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针对不同类型儿童进行不同护理干预

    长期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学龄前儿童在输液时的表现可分为下面几种:勇敢型:此类患儿往往表现得自信和满不在乎,喜欢护士人员表扬他勇敢,我们在打针时可以挑选这样的孩子先打,可以采取边操作边宣教的方式 ,告诉患儿怎样配合及输液常识,打完后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给内向或胆小型的孩子做榜样。内向或胆小型。此类患儿表现是 少言寡语,依赖性强,喜欢依偎在父母或陪同人员身边。另一种表现是性情温顺,不会产生 明显的干扰和破坏行为,容易被护士忽视。此类孩子神经脆弱,对疼痛尤其敏感,是护士最需要关心、体贴的对象。输液时不能急于操作,先与其交谈,表情要亲切,动作轻柔,对患儿多鼓励,勿训斥,保护他 的自尊心。在穿刺过程与患儿亲切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取得合作[4]。不合作型。性格倔强是此类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其具体表现是看见护士提着输液瓶到床头,就大哭大闹,拳打脚踢,甚至对护士敌对攻击、逃跑。对这种劝导无效的患儿,护士可嘱其家属协助,固定好穿刺部位,进行强迫静脉输液的穿刺。
, 百拇医药
    2.2 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现在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家属除了希望患儿早日康复外,最普遍的心理就是希望护士能一针见血地穿刺成功。所以患儿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家长的恐惧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5]。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用得体的语言,稳重的动作,诚恳的态度取得家长的信任,有的家长心情比较急躁,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护士更要同情、理解家长,尽可能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热情地接待患儿和家长[6]。要耐心给予解释指点。给家长介绍药物或对患儿病情、治疗方案时,多用保护性,安慰性语言,言语要有度,把握好分寸。遇到性情急躁的家长要用文明的行去平息他们的急躁、紧张的情绪,尽可能让家长满意。总之,要使患儿顺利配合治疗,对患儿实施心理诱导的同时,不能忽视家长这个对患儿心理反应起关键作用,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7]。
, 百拇医药
    2.3 掌握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学龄前儿童,特别是 2~3岁的儿童开始有自尊心,在实施静脉输液时,护士要抓住其特点,给予赞扬,会使其配合完成治疗[8]。如果指责他们,他们会闹情绪,在输液过程中会故意乱动、乱闹、甚至拔出针头,致使不能顺利完成输液。在给儿童行静脉输液时,应当注意与患儿接近的技巧,护士接近患儿时,首先进入患儿视觉的非语言行为是护士的表情,表情是人的态度第一反应,微笑可给患儿带来一种友好情感的感染,让患儿引出愉快 、轻松的感觉[9] 。护士在给患儿输液前,先与患儿用亲切的语言交谈,以稳定情绪,并尽量使患儿感到轻松、舒适 ,切忌表情过于严肃、认真。适时触摸患儿的头和手,以此来拉近与患儿的距离[10]。也可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消除息儿的紧张、恐惧心理。静脉输液时时的操作技术也很重要,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可提高患儿对护士信赖感[11]。输液过程中随时巡视病房 ,可准备一些患儿喜欢的玩具或连环画、卡通画、卡通图片等,给患儿讲故事、看图画,提问一些易于回答的有趣的问题 ,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少其对医院的恐惧,让他们愉快地配合完成整个静脉穿刺输液过程[1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完成静脉输液这项操作 ,但在静脉输液实际操作中的许多细小环节中,常常会忽视心理护理的作用[13]。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笔者发现在对儿童行静脉输液时,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可明显减少患儿的恐惧、焦虑、冲动、拮抗、抑郁反应[14],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大大提高了患儿输液的配合率及成功率,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静洁.儿科护患沟通 困难 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临床和试验 医学杂志,2008(8).

    [2] 沈晓明等.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压疗恐惧及 其影响因素.中华护理学杂志,2000.35.
, 百拇医药
    [4] 谢凌云,彭希敏.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卫生职业教育 ,2004,22(15).

    [5] 祝敏芬,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复 ,2004,3(2)..

    [6] 翟晓晴 韩婷婷 陆艳 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重新穿刺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21).

    [7] 马君秀 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0,(10).

    [8] 杜瑞成 儿科门急诊患儿静脉输液疼痛相关因素的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17).

    [9] 迟玉芬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合作程度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14).
, 百拇医药
    [10] 丛树玲 音乐护理对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静脉输液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11).

    [11] 姚欣 任艳 舒适护理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1,(11).

    [12] 王娟 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基层医学论坛 2011,(33).

    [13] 黄威 护理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当代医学 2012,(9).

    [14] 张娟超 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6)., http://www.100md.com(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