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C > 抽搐
编号:13743380
抽搐的辨证施护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抽搐是指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俗称“抽风”见于临床许多疾病过程中,抽搐之症有外感内伤之分,虚实之异。外感分为:1热极生风 ;2阴虚生风 ;3邪壅经络; 4风毒入侵 。 内伤分为: 1风痰闭阻 ;2血虚生风 ;3脾肾两虚; 4瘀血内阻。病因病机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临床上要针对不同证型 ,进行辨证施护。

    【关键词】 抽搐;外感;内伤;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54-02

    抽搐是指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俗称“抽风”。属临床急症之一。常见于小儿惊风、疫毒痢、肺炎喘嗽内陷厥阴,内科的中风、痫证,外科破伤风及外感温病过程中。抽搐之症有外感、内伤之分,虚实之异,病因病机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临床上要辨明证型,辨证施护。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抽搐患者80例,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8岁~61岁,平均年龄34.5岁。其中热极生风8例(10%),阴虚生风12例(15%),邪壅经络10例(12.5%),风毒入侵4例(5%),风痰闭阻16例(20%),血虚生风12例(15%),脾肾两虚8例(10%),瘀血内阻10例(12.5%),住院期间,经过医生的辨证论治及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痊愈72人,(90%),好转7人(8.8%),死亡1人(1.2%)。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18天,平均住院时间10.5天。

    2 辨证

    2.1外感

    2.1.1热极生风:四肢抽搐,甚则项强,角弓反张,伴高热神昏、面赤口噤。躁扰如狂,或头痛呕吐,舌红绛,脉弦数。乃邪热炽盛,引动肝风而至抽搐。

    2.1.2 阴虚生风:手足蠕动或微有抽搐,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神疲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乃阴液亏虚,引动肝风。
, http://www.100md.com
    2.1.3 邪壅经络: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乃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养而致。

    2.1.4风毒入侵:牙关紧闭,口角抽动,面呈苦笑,继而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或伴发热、喘促等,常反复发作。乃皮肉破伤后,风毒内侵,直犯经脉,而致破伤风。

    2.2内伤

    2.2.1风痰闭阻: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或口中如做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此为痫证。若舌苔白腻,脉弦滑,乃肝风夹痰闭阻经络,蒙蔽心窍。

    2.2.2血虚生风:四肢抽搐,甚则项背强急,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头目昏眩。舌质淡,脉细,乃失血伤津,筋脉失养。

    2.2.3脾肾两虚:,手足蠕动,时有抽搐,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四肢厥冷,嗜睡露睛或昏迷不醒,大便溏泄,舌质淡,脉沉细。乃脾肾虚衰,气血两亏,筋脉失养。
, http://www.100md.com
    2.2.4瘀血内阻:四肢抽搐,项背强直,头痛如刺,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细涩。乃瘀血阻滞,营卫不通,筋脉失养。

    3 辨证施护

    3.1病情观察

    3.1.1观察抽搐姿态及抽搐持续时间

    若手足蠕动,偶有抽搐,病属虚证;四肢抽搐,甚则项强,角弓反张,多属实证;抽搐发作越频,持续时间越长,说明病情越重。

    3.1.2观察伴随症状

    注意有无发热、神昏、呕吐等症。抽搐伴发热,常见于外感。高热者多属热极生风,低热者多为阴虚生风。发热恶寒者则属邪雍经络,营卫不和。抽搐伴神昏,若兼高热者,多为外感邪热内闭,无热者多属风痰内阻。抽搐伴呕吐,吐势较猛,吐物秽浊,多属外感邪热亢盛,胃失和降。若口吐涎沫,多为痰浊中阻。
, 百拇医药
    3.1.3协助医生详细询问病史

    注意了解患者有无痫证发作或头部外伤史,近期皮肉有否破伤染毒,有无疫病接触,有无囊虫病,是否伤津失血等,据此可推断病因,为疾病的诊断提供资料。

    3.1.4观察、询问发作前后之症状

    如抽搐之前是否有发热、头痛、头昏、烦躁等症,抽搐停止后,语言神志情况如何,是否感到疲乏、肌肉酸痛等,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各阶段的护理。

    3.1.5 按时做好体温、舌苔,脉象以及血压、呼吸等项测试和观察。

    3.2发作时的护理

    3.2.1立即让病人平卧,松解衣扣,将头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观察神志、面色、呼吸等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
, 百拇医药
    3.2.2有活动假牙者应取出,将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垫在上下齿之间,以免舌头被咬伤。但应注意勿将舌体推向咽喉,以免影响呼吸。牙关紧闭者可用生乌梅一个擦牙,或用开口器缓缓撑开,切勿强行用力撬。护士可用双手托住病员的下颌,以保持压舌板的位置。

    3.2.3注意保护抽搐的肢体,防止碰伤、摔伤。可加床档,勿强按病人,以免骨折。病人抽搐发作时,护里人员应守护在床旁,保护病员并随时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医生。

    3.2.4针刺止痉

    一般抽搐发作时,可针刺人中、和谷、涌泉、太冲等穴。高热加大椎、曲池,神昏加十宣,痰盛加内关、丰隆,口噤不开加颊车、下关,上肢抽搐加间使、大陵,下肢抽搐加承山、阳陵泉。均用泻法,强刺激,可不留针。

    3.3发作停止后的护理

    3.3.1 首先应检查病员口腔及肢体有无损伤,有无二便失禁要予以及时处理,反复频繁发作的病人,要密切观察,不可让其独自活动,以免突然发作时发生危险。
, http://www.100md.com
    3.3.2生活护理

    抽搐停止后,病人往往非常疲倦,应当很好休息,要保持病室安静,光线宜暗淡,可用窗帘遮光,让病人安静卧床。避免各种刺激。因为声音、光线、触碰等刺激,都可引起抽搐发作,所以一切护理、治疗工作尽可能集中进行,以免多次扰动病人。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避免空气对流,不要让患者直接吹风。热盛者,室温宜偏低。虚证患者要注意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3.3.3 饮食护理

    抽搐发作时应禁食。发作停止后,以清淡的流质饮食为宜,可给米汤、牛奶、豆浆等;热盛及阴虚者,要补充清热生津之品,可给西瓜汁等;痰盛者可给白萝卜汁等;若抽搐频繁发生,1d以上不能口腔进食者,根据情况给予鼻饲。待病情稳定后根据辨证配膳的原则,加强饮食调养。

    3.3.4 做好口腔护理,注意预防褥疮。

    3.4心理护理

    对病人进行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反复发作,伴有神昏的病人,在其清醒时不要谈论发作时的情景,以免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

    3.5投药护理

    抽搐发作时不宜经口服药,可用针刺止痉,待症状缓解时,要抓紧时间服药。小儿抽搐不止时,也可用外治法:取鲜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白糖摊于纱布上,盖贴囟门以缓解痉挛。用药后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百拇医药(牛月春 周秀玲 袁秀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C > 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