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388
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化疗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种类也越多。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加之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就会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在静脉输注时,一旦化疗药物外渗或者漏出皮下及静脉,如不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可引起无菌性炎症,静脉血管发生静脉炎,输注部位局部发生肿胀、疼痛,甚至发生皮肤溃疡、溃烂、坏死。

    【关键词】利多卡因;硫酸镁;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61-02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化疗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种类也越多。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加之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就会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在静脉输注时,一旦化疗药物外渗或者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静脉血管发生静脉炎,输注部位局部发生肿胀、疼痛,甚至发生皮肤溃疡、溃烂、坏死。近年来肿瘤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发生率统计:国内报道为0.1~6.0%,国外报道为5.0%[1]。我院从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一共发生8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质料

    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各种肿瘤化疗患者30人,男性12人,女性18人,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乳腺癌患者占12人,直肠癌患者占10人,胃癌患者占2人,胆管癌患者占2人,肺癌患者占2人,食管癌患者占2人。发生因化疗药物外渗致局部肿胀疼痛者8例,其中7例乳腺癌患者,经对症处理后2~3天后症状消失(1例乳腺癌患者发生局部坏死),直肠癌患者外渗1例。

    2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依据化疗药物种类和渗漏量不同而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为静脉炎和局部肿胀疼痛症状。

    局部症状分为两期:一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多发生于渗漏早期,局部组织肿胀,持续性疼痛,剧痛,烧灼样痛。二期 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 百拇医药
    3 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化疗药物刺激性强,细胞毒性大,对血管内膜损伤大。(2)、反复在同一个血管穿刺,造成血管壁的破裂和损伤,使药液渗漏到皮下,如乳腺癌患者,只能在健侧上肢穿刺,而且大多数是女性患者,血管细小,加上反复穿刺,对血管损伤大。(3)、穿刺时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药液顺针尖溢出至皮下。(4)、在推注化疗药物时未能固定好针柄,针尖滑出血管外。如现在化疗病人大多数使用静脉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或输完后患者过度用力,活动过于频繁,未保护好静脉留置针,使静脉留置针尖滑出血管外,而引起化疗药物外渗。(5)长期输液使患者血管弹性变差以及静脉炎,皮下组织炎症等均可造成药液外渗。

    4护理体会

    4.1 预防措施

    护士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提前评估穿刺部位,血管弹性,患者配合程度等。提高穿刺一针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将血管损伤率降到最低,有计划的合理使用静脉血管。一般采用上肢较粗的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前臂正中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对于长期输液患者采用双侧肢体交替输液,尽可能应用PICC,可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延长了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同时导管不易滑出血管外,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性。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出血管或刺破血管壁,嘱患者尽量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制动。
, 百拇医药
    4.2 外渗处理措施

    4.2.1 一旦发生渗漏,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要拔针,并接注射器进行强力回抽血液,尽可能抽出外渗液后再拔针。

    4.2.2 局部封闭:用2%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5mg配制成0.25%利多卡因30ml在无菌操作下作局部封闭。具体方法是:在局部肿胀部位严格消毒,在配制好利多卡因的空针上接4.5~5号皮内注射针头,排气后针头与皮肤呈10~30°角刺入皮下,一边进针一边推注药液,并回抽空针观察有无回血,判断是否在血管内,应避开血管封闭。这样病人就不会感到疼痛,在进入皮肤后约0.5秒患者疼痛感就消失。在穿刺点向不同方向推注封闭液当推注呈直径约2cm范围后拔针,再另选穿刺点做同样的封闭,在局部肿胀部位做环形封闭,直至整个肿胀区封闭完。如穿刺点有少量出血,应用无菌消毒棉签按压,直至不出血为止。封闭完后抬高患肢。

    4.2.3 局部冷敷
, 百拇医药
    局部封闭完后3~4小时用50%硫酸镁湿敷,最好是冷水或冰水来融化硫酸镁,用双层纱布浸泡硫酸镁溶液,平铺在局部肿胀部位,范围要大于渗出范围2cm以上,并保持湿润。这样减少局部组织对化疗药物的吸收。

    5 观察效果

    通过以上联合措施处理后,患者0.5小时后诉疼痛消失,1~2小时患者未诉疼痛,2~4小时患者未诉疼痛,局部肿胀慢慢减轻。硫酸镁湿敷2~3天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出院后一周未诉疼痛,局部肿胀消失,局部组织未出现溃疡,溃烂坏死等。

    6 护理体会

    在给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1、化疗前给患者交待用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保护好针头。2、选择好静脉,争取穿刺一次性成功,不要反复穿刺。3、一旦发生药液外渗,不要紧张,立即停止静滴,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并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和硫酸镁湿敷。4、给患者做好思想工作。5、加强巡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患者的痛苦。6、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孙迎, 江文华。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心理医生》2011-10-201

    [2] 廖文英,刘朝富,梁伟文。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配合冰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6-29

    [3] 徐晓蓉,谢同芳,陆春玲。化疗药学外渗的护理观察。中原医刊,2005,32(15):94., http://www.100md.com(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