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进展(1)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以便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一旦发现儿童发热和疱疹应该立刻采取隔离,第一时间把患儿带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同时医疗机构必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关于此病的宣传,让群众知道这是一种可防可控的常见病,建议儿童和家长避免到儿童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结论:患儿患此病一般都能在7~10d左右治愈。目前并没有关于此病的疫苗,所以生活中勤洗手是预防此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93-02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16肠道病毒71( EV71型)。多数患儿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预后良好。洗手是预防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的重要环节,教育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愈后良好。重症病例表现为: ①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危重病例可表现为昏迷、脑水肿、 脑疝。②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③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 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1]。
1.2 病例鉴别诊断:小儿手足口病应与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疱疹等鉴别。 水痘的症状: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 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虽有发热、咽部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单纯疱疹的症状: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无其他部位的皮肤损害 [2]。
, http://www.100md.com
2.1 治疗方法:实行轻、重、危三层治疗。严把诊断关、危重病人筛查关、抢救关。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或给予安乃静滴鼻或口服退热剂等,有合并症的患儿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发热患儿,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皮肤丘疱疹,用阿昔洛书软膏涂擦.一般预后良好。由于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EV71感染,且对EV71感染病人尚无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重要器官的保护和对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3]。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帮助确诊、指导治疗以便改善病人的预后,同时能够早期进行流行病方面的监控及检疫隔离。
2.2 隔离患儿:原则上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早期控制疫情。开设专科病区、专病门诊,及时发现手、足、口出皮疹伴发热的患儿,并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进行7天—10天隔离。严格将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
, http://www.100md.com
2.3 病情观察:对患者每30分钟-1小时巡视一次,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的变化,因病毒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应引起警惕,增加患儿卧床时间,同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并做好记录,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2 .理措施与进展
1.隔离消毒:对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衣服、被褥及可能接触到的地面、墙面、桌面及病房走廊等都进行彻底消毒。一般常用有效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实行喷雾消毒,每日一次。再用清水擦(冲)净,不宜浸泡的物品置日光下曝晒一小时以上。患儿粪便须经含氯消毒剂消毒两小时以上,直至痊愈后一周。与患儿接触过的医务人员、家长等应立即在流水下多洗手,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4]。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按传染病患者要求洗涤后方可收回。
, 百拇医药 2.心理护理:由于家属对本病了解不够,极易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恐慌, 护理人员应对家属给予安慰、解释,告知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疾病,只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护理,很快就会痊愈。部分家属担心皮疹会留有瘢痕或色素沉着,告知家属皮疹脱痂后会完好如初。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护士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接触患儿,与其建立良好的感情。治疗中尽量采用静脉置针输液,减少痛苦,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较好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1 口腔护理:患病期间加强口腔的护理,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因口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水疱、溃疡伴疼痛,可给予复方硼纱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溃疡处可应用抗感染、镇痛、促进溃疡愈合的溃疡贴膜或锡类散。
2.2 皮疹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要及时清洗。手足口病皮疹一般较表浅,7天左右消退,不会留下瘢痕及印痕[13]。患儿洗澡用温水即可,且水温不易过高,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5]。如有感染可患处外用抗生素药膏。
2.3 发热护理: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低热或中度热,可多喝温开水,多卧床休息或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减少衣服散热等,个别高热患儿可服用复方锌布颗粒等小儿退热药[6]。有高热惊厥史者要做好预防措施,但需要注意不要见热就退,影响患儿出疹,使病情加重。, 百拇医药(张淑云)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93-02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16肠道病毒71( EV71型)。多数患儿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预后良好。洗手是预防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的重要环节,教育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愈后良好。重症病例表现为: ①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危重病例可表现为昏迷、脑水肿、 脑疝。②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③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 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1]。
1.2 病例鉴别诊断:小儿手足口病应与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疱疹等鉴别。 水痘的症状: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 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虽有发热、咽部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单纯疱疹的症状: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无其他部位的皮肤损害 [2]。
, http://www.100md.com
2.1 治疗方法:实行轻、重、危三层治疗。严把诊断关、危重病人筛查关、抢救关。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或给予安乃静滴鼻或口服退热剂等,有合并症的患儿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发热患儿,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皮肤丘疱疹,用阿昔洛书软膏涂擦.一般预后良好。由于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EV71感染,且对EV71感染病人尚无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重要器官的保护和对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3]。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帮助确诊、指导治疗以便改善病人的预后,同时能够早期进行流行病方面的监控及检疫隔离。
2.2 隔离患儿:原则上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早期控制疫情。开设专科病区、专病门诊,及时发现手、足、口出皮疹伴发热的患儿,并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进行7天—10天隔离。严格将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
, http://www.100md.com
2.3 病情观察:对患者每30分钟-1小时巡视一次,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的变化,因病毒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应引起警惕,增加患儿卧床时间,同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并做好记录,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2 .理措施与进展
1.隔离消毒:对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衣服、被褥及可能接触到的地面、墙面、桌面及病房走廊等都进行彻底消毒。一般常用有效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实行喷雾消毒,每日一次。再用清水擦(冲)净,不宜浸泡的物品置日光下曝晒一小时以上。患儿粪便须经含氯消毒剂消毒两小时以上,直至痊愈后一周。与患儿接触过的医务人员、家长等应立即在流水下多洗手,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4]。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按传染病患者要求洗涤后方可收回。
, 百拇医药 2.心理护理:由于家属对本病了解不够,极易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恐慌, 护理人员应对家属给予安慰、解释,告知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疾病,只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护理,很快就会痊愈。部分家属担心皮疹会留有瘢痕或色素沉着,告知家属皮疹脱痂后会完好如初。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护士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接触患儿,与其建立良好的感情。治疗中尽量采用静脉置针输液,减少痛苦,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较好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1 口腔护理:患病期间加强口腔的护理,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因口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水疱、溃疡伴疼痛,可给予复方硼纱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溃疡处可应用抗感染、镇痛、促进溃疡愈合的溃疡贴膜或锡类散。
2.2 皮疹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要及时清洗。手足口病皮疹一般较表浅,7天左右消退,不会留下瘢痕及印痕[13]。患儿洗澡用温水即可,且水温不易过高,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5]。如有感染可患处外用抗生素药膏。
2.3 发热护理: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低热或中度热,可多喝温开水,多卧床休息或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减少衣服散热等,个别高热患儿可服用复方锌布颗粒等小儿退热药[6]。有高热惊厥史者要做好预防措施,但需要注意不要见热就退,影响患儿出疹,使病情加重。, 百拇医药(张淑云)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