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144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2.1.3 害怕药物副作用。患者害怕麻醉药引起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是病人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医务人员害怕麻醉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2.1.4 医疗体制对控制疼痛的制约和限制。医院缺护士,工作量大,对疼痛没有专业人员负责,使得病人不愿过多地麻烦护士,医院不能实施对每个病人的疼痛进行持续性评估。

    2.2 疼痛的护理措施

    2.2.1 改变对疼痛的观念。对手术后患者护士会常规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但对术后疼痛的观察和评估缺乏主动性和常规性,未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1986年疼痛研究国际协会曾对疼痛定义为: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之体验[4]。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病人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询问病人,评估疼痛并给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2.2 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害怕麻醉药物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量或因疼痛需要继续用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给病人继续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对疼痛的有效控制。护士就止痛药物对患者的解释不够,患者缺乏必要的药理知识,担心药物成瘾,未能及时使用止痛剂可加剧患者的疼痛。用麻醉药止痛会使病人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但只有成瘾对机体有害,且住院病人极少发生。美国在一次调查中,有12000例用过麻醉药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成瘾[5]。我科每个月做80台手术,从没有发生过麻醉止痛药物成瘾现象。因此,不要将某些病人因疼痛而要求用麻药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量的病人当作成瘾。同时也要注意分析家属提供的有关病人成瘾史的材料。

    2.2.3 更新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评估技能。 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护士的基本责任。因此,护士应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的旧观念。同时,护士要掌握评估技能,对术后病人疼痛程度的正确评估,是针对疼痛治疗和护理的基础;对术后病人疼痛程度使用正确的疼痛测量工具,对疼痛程度正确评估,才能进行针对性疼痛治疗和护理,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各医院应提高对病人疼痛治疗与护理的认识,将正确的疼痛评估技能作为护士日常培训的一部分,使培训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
, 百拇医药
    2.2.4 做好手术前后病人的健康教育。 建立疼痛宣教小册子,病员人手一册,针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药的类别、用法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早期活动的方法及必要性等,通过个别宣教、集体讲课、自行阅读等方式,使病人对疼痛有所了解,从而消除对疼痛的焦虑恐惧感、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通过与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达到有效止痛的目的,促进早日康复。

    2.2.5 实施对每个病人的疼痛进行持续性评估和及时治疗。 从病人入院开始,就对病人的疾病和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对病人术后的疼痛进行预评估,制订疼痛治疗和护理初步方案,手术后当天,根据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对疼痛进行再次评估,制定并实施疼痛治疗和护理方案。术后1—3天,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常规评估,了解正确的效果,适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以后,再根据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疼痛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2.2.6 重视各种疼痛治疗的应用。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治疗除了使用镇痛泵、口服曲马多、肌注盐酸哌替啶等常规的治疗方法外,也应注重其他疼痛辅助治疗方法的应用。如(1)分散或转移力,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等。告知病人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选择适合个体的行为方法来减轻疼痛反应。(2)放松:慢节律呼吸是松弛训练中的一种,对减轻焦虑,帮助控制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3)皮肤刺激:给病人按摩,按摩主要通过物理刺激增加血液循环,舒筋活血来减轻疼痛,使病人舒适。(4)使病人保持正确的卧位:半卧位能够减轻腹部肌肉的张力,减轻腹部伤口的疼痛。(5)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及咳嗽时保护伤口,以减轻伤口咳嗽时震动引起的疼痛。
, 百拇医药
    2.2.7 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护理。术后应告诉病人应用自控镇痛治疗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管,保持给药途径通畅,定期评价镇痛效果,当疼痛评分较高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因为目前认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发生低氧血症和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的原因与高龄和用药量大有关。使用自控镇痛,由于镇痛效果完善,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舒适感觉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潴留,术后3—5小时是排尿的最佳时机[6],是减少尿潴留有效的措施。因此,术后护士要告诉患者早期排尿,并解释其意义,以免并发症发生。

    2.2.8 针对性指导[7]。由于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及社会因素影响等不同,术后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对女性、情感脆弱、神经类型敏感、性情易急躁者,要多做解释安抚工作,并用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例子来启发他们,使其建立起术后镇痛的信念。

    2.2.9 重视心理护理。 情绪对病人的疼痛影响很大,可通过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给病人以适当的同情和安慰。如(1)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尽可能降低一切噪声;白天为防止光线照射,可用窗帘遮挡,夜晚尽可能关灯,根据气温、病情调节病人室内的温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病人安心休养。(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待其热情、和蔼、尊重其人格,耐心听取病人主诉,理解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如哭泣、呻吟等。有的放矢地解除病人的困扰,如介绍环境、病友、主管医生与主管护士,疼痛知识和治疗效果等,使其情绪稳定,坚定信心,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减轻紧张与焦虑,使病人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3)创造良好的氛围:请性格开朗、乐观的病人在病室中与其他病人交流,谈彼此的手术感受和经验,相互鼓励,相互照顾,消除对手术种种疑虑,建立友情,还要争取家属的配合,以提高病人的痛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外科病人术后的疼痛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及时治疗疼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人费用。护士在疼痛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特别要求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为病人的早日康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丁燕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R],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06—0504—02.

    [2] 赵红梅、刘亚杰 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B]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10—109—02.

    [3] 李武平 外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4] 陈伟鹏 临床症状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8.

    [5] 耿莉华 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1.

    [6] 陆烈红、叶家薇、邹瑞芳等 自控镇痛病人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25.

    [7] 赵玲、聂绪兰、冯勇 开胸术后麻醉镇痛泵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5., 百拇医药(张建荣 彭凤鸣)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