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编号:13743435
浅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心梗治疗中的护理要点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02-0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心脏泵衰竭的一种手段,其基本概念是在1953年由Kantrowitz提出来的,1968年首次用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救治,证实了其临床效果。IABP是目前心脏外科及心脏内科治疗泵衰竭的标准疗法之一,对多种危急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源性休克等,现针对其在心肌梗塞病人治疗使用中的方法及观察,浅述如下。

    1 方法及原理:IABP是经皮穿刺股动脉,通过股动脉途径将一远端带有球囊的导管逆行插至胸降主动脉远端,另一端与体外控制的球囊反搏仪相连,舒张早期主动脉内压力开始下降时球囊迅速充盈,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并改善脑和外周血管的灌注,舒张末期主动脉瓣开放之前球囊快速回缩,主动脉舒张末期压急骤下降,使收缩期左心室射血阻力明显下降,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 百拇医药
    2 护理要点:

    2.1 熟悉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和报警项目的内容,当报警发生时,护士要迅速识别报警内容,寻找原因。如有无电极片脱落,移位,管道曲折等现象。

    2.2 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制动位,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以免折损IABP导管。密切观察约束肢体的皮温及足背搏动情况。必要时气垫床,以防褥疮的发生。肢体定时被动活动,确保肢体的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

    2.3 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测过程中,正确选择电极片黏贴部位,选择一个R波向上的最佳导联,以便触发IABP球囊充盈的周期,同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当不能有效触发球囊周期性启动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4 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24h尿量1500-2000ml,以观察心源性休克纠正情况,判断辅助循环效果。必要时留置尿管。监测病人的血气指标,及时发现并纠正酸碱中毒及电解质失衡。
, http://www.100md.com
    2.5 遵医嘱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使用IABP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等变化,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及时调整用药量,种类以及滴速,以维持循环稳定。

    2.6 保持管路通畅及压力稳定。在使用IABP过程中,保持管路通畅,必要时将连接IABP导管的压力转换装置重新校零,调压力,随时观察连接处有无血液反流,确保保持管道通畅,压力波形正确。每次交接班时必须检查导管插入深度,每次搬动患者后应检查导管位置。

    2.7 在应用肝素抗凝过程中,2-4h监测ACT一次,使ACT维持在200-500s,肝素钠100m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用微量泵维持,速度为2-4ml/h,并密切观察出血征象。

    2.8 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保证病人卧床期间的舒适度。协助患者进食,少食多餐,保证机体营养供给。

    2.9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度过反搏期。
, http://www.100md.com
    2.10 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根据病情逐渐减少主动脉球囊反搏比率,最后停止反搏,进行观察。每次变换频率间隔应在1h左右,停止反搏后带管观察的时间不可超过2-3h,以免发生IABP球囊导管血栓形成。

    2.11 拔管的护理:拔管后穿刺上方1cm处按压30-60min,用纱布、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上方放置1kg沙袋压迫24h,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色泽和温度等。

    3 并发症观察:

    3.1 血栓栓塞:当穿刺侧肢体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感觉迟钝时说明可能有栓塞的危险,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行床边血管超声检查。

    3.2 出血倾向:IABP期间,应使用肝素抗凝,应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大便有无新鲜血液及潜血,尿液的颜色等。必要时检查凝血功能。
, 百拇医药
    3.3 感染: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发红等。每日用碘伏消毒穿刺处皮肤,及时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遵医嘱按时应用抗生素。

    3.4 球囊破裂的观察 :密切观察反搏压的变化,当反搏压降低,波形改变或消失,并有血液经反搏导管流出,提示球囊破裂,应立即停止反搏,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气囊导管。

    3.5 主动脉破裂: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撕裂样胸痛、血压和脉搏不稳定、甚至休克等不同表现。一旦发生,应立即终止IABP,撤出IABP球囊导管。

    4 小结

    IABP的应用提高了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但能否有效实施与护理质量有极强的相关性。护理人员必须充分掌握IABP的相关知识,明确报警系统的提示,了解IABP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需定期查看患者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遵医嘱适时调节药物剂量及速度。总之,充分的理论知识、严密观察、精确用药是做好IABP护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7-188.

    [2] 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8-362., 百拇医药(曾华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