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440
临床输血护理的过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06-01

    输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较常用的风险较大的一项技术操作,在实施输血治疗过程中,从患者输血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血液的领取和输注,直到输血后的护理,整个过程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会影响到医疗安全、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风险[1]。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可将输血护理全过程划分为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输血前的护理

    输血前的护理包括受血者信息、血液信息、输血记录单及以上三者间的核对和血液外观质量的检查。

    1.1 患者输血的准备 护士在输血前应掌握病人的相关信息(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是否按有关规定检测不规则抗体、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病人输注的血液种类、血型、数量等资料,并详细记录在输血护理单上。这些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同时,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2]。每个病人输血前都要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查输血前五项。这样既增加了医患沟通,尊重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也明确了责任,一旦出现输血纠纷,输血前五项检测的结果可以区分责任在输血前还是在输血后,作为有力的医疗证据。
, 百拇医药
    1.2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据文献报道[3], 错误输血的原因10%在于医生处方和护士采样,36% 在医院血库和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而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操作程序错误的25%。贴有标签的标本与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并在输血科的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登记、注明送检时间并签全名。

    1.3 血液的领取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应携《临床输血取血单》和专用取血箱尽快到输血科取血,取血前应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对领取的血液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确认”制度。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七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种类和剂量;一确认: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交叉单上的血型是否一致并签名[4]。

    1.4 输血前的核对 输血前的核对至关重要,是防止输血工作错误的关键。绝大多数输血引起的致命反应并非由于血库的技术差错,而是由于识别标本、血液成份或患者的错误,从而输入不符合的血液[5]。此关键在于做好这些识别的标记。并记录核对护士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精确到分钟),以备查验。
, 百拇医药
    2 输血中的护理

    输血中的护理包括输血器的选择、输血速度、时限、药物禁忌、加温、加压、静脉通道和受血者的监护等。

    2.1 红细胞的输注与护理 输血器应选用带滤网的9~12号针头输注,保证输血通畅。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液中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免越输越慢。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一般输血速度为5-lO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ml/min。急性大出血需快速输血(加压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h内输注完毕,如室温高,可适当加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
, http://www.100md.com
    2.2 血小板的输注与护理 输注前要轻轻摇动使血袋内为云雾状,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注。用输血器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由于输注速度快,在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应离开患者,严密观察是否出现心脏负荷过重等输血反应。若长时间未能及时输注,应送回输血科在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保存,若短时间不能及时输注,可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血小板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Rh阴性血小板。

    2.3 血浆的输注与护理 正常血浆外观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如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存,不得超过24h,不可再次冰冻保存。血浆应ABO血型和Rh血型同型输注。

    2.4 对输血患者的监测 在输血的全过程中都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表现、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排尿情况、皮肤黏膜情况,注意倾听主诉。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后5~15 min。常见症状:倦怠感、背痛、发热、皮肤瘙痒、胸闷、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呕吐及沿输血静脉走行出现发热、疼痛、肿胀等。输血反应的体征:颜面潮红,紫绀,出冷汗,皮疹,脉快而细弱,脉律不齐,血压下降以及休克等[6]。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体征时,应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报告医生,并将输血装置,血袋等保留下来,连同相关表格、标签等一起送检,以便查明原因。
, 百拇医药
    3 输血后的护理

    输血后的护理包括输血后伤口的处理和对受血者的关爱、迟发性输血反应的观察、输血记录和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处理等。

    3.1 输血后的处理 由于输血穿刺针头粗,故拔针后应压迫局部3~5min,以防止出血,如有出血倾向应适当延长时间,直至不出血为止。

    3.2 输血后关爱 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病人提高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关注迟发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输血后数日至2周内有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常规和尿的颜色、性质及量有否异常等,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出院的受血者, 应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如有不良反应及时与医院联系。
, 百拇医药
    3.4 输血记录的保存 输血结束后护士要将输血全过程的详细记录随病历妥善安全地保存。这些记录要注意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既能对患者、单位和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保护,又能使输血纠纷得到公正地解决。

    3.5 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处理 一次性输血器和注射器经毁形,浸泡,消毒后由专门机构回收集中处理。输血后的血袋及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送至输血科,低温保留24h,再由指定人员回收焚烧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6.

    [2] 朱萌华, 周莺.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 6(3):259-260.

    [3] Incorrect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ed. In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 (SHOT)Annual Report 1998~ 1999.Manchester 2000,3l.

    [4]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3.

    [5] 郭振光 温海霞. 安全有效的输血及其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2009, 6(2):64-65.

    [6] 计惠民,徐归燕. 输血的观察及护理.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 14 (2) : 68., http://www.100md.com(曾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