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450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诱导中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全麻择期手术病人,所有病人的心、脑、肝、肾,以及内分泌均无异常,对比病人麻醉前后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结果:所有病人的插管均一次完成,在病人给药后,病人血压均有所下降,且心率明显减慢,即血压、心率回到正常范围。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诱导中,可有效减轻病人的临床反应,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诱导方法。

    【关键词】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诱导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15-01

    全麻诱导对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意义重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手术的成败和病人术后的恢复结果,因此鉴于神经外科手术对降低颅内压、脑氧代谢、及维持镇静镇痛效果的麻醉诱导要求,综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麻醉特性,将两者充分结合可起到优势互补的良好临床麻醉诱导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0—56岁,平均年龄31岁,体重47—76kg,平均体重58kg。另外,对于准备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的所有病人,经检查术前均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在插管上均无临床困难表现,且均无长期服用安定镇静类药物的服药史。

    2 方法

    2.1 麻醉方法

    在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全麻诱导的过程中,主要分3步骤进行,①在病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前,即未入手术室时,首先应分别记录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等各项指标,具体操作即对病人入手术室前的基础血压,以及后期各个时段的各项相关指标作详细记录。②待病人进入手术室20mins后,再对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进行测量,同时将其作为血压和心率的基础值;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s、切皮后、切皮硬脑膜后、拔管前、及拔管后,其中基础血压可用 表示,以后各时段分别用 — 表示,详细记录8个时间点的指标值,以及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苏醒时间;③以 30mL/h的速度作为起始速度开始泵注40mL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2mg,待病人已深入睡眠后再以20mL/h的速度继续泵注,记录此时泵注的混合药液入量,然后给予顺苯阿曲库铵0.2mg/kg,咪达唑仑0.06mg/kg及阿托品0.5mg,相应的辅助面罩呼吸,等待3mins后,再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均要一次性成功,完成后再使用麻醉机来控制呼吸,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1]。此外,应注意选取的60例病人每个病人全麻诱导均按上述步骤进行,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进而得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诱导中的临床效果。
, 百拇医药
    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对比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t检验,技术资料进行X?检验,得出P<0.05,表示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

    3 结果

    选取的60例病人在插管时均一次性顺利完成。通过测量记录结果统计,所有病人在插管即刻的血压值均有所下降,且低于基础值血压,经统计学处理得出P<0.05,另外,相对于基础血压值 ,插管后即刻( )以及插管后5mins即刻( )血压值均低于基础值血压,且经统计学处理得出P<0.05,对比分析表示,即与病人给药前的基础值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但是,在插管后5mins的 ,以及切开硬膜时的 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则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后得出P<0.05[2];在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5mins,病人的心率值均维持在基础值水平,无明显变化,但是在拔管前后心率值有所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的平均动脉压与基础值相比,在 、 、 、 的4个时间点基本维持在基础值 水平,而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s、及切皮硬脑膜3个时间点的数值与基础值相比则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4 讨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将丙泊酚用于手术的静脉全麻诱导,不仅可有效控制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此种麻醉对病人的呼吸道无刺激、且速度快,病人苏醒快,病人舒适度高,而这对于病人术后的意识恢复及早日恢复神经功能的早期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麻醉作用强,苏醒迅速而完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特点,而且对病人进行静脉注射后可有效抑制病人的交感神经系统,扩张外周血管和神经反射的综合反应,同时降低颅内压及脑氧代谢率,有效地保护了病人的颅脑。当然,丙泊酚的主要功能是催眠,镇静和遗忘,镇痛时间较短、弱,病人觉醒快,因此只能大量注射。而瑞芬太尼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阿片类镇痛药,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能很好地抑制应激反应, 而且包含瑞芬太尼的静脉复合麻醉能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病人的术后死亡率[2],它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且无需持续输注即可达到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镇痛镇静作用,与持续输注时间无关,如此,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全麻诱导中,将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给药,可到达两者功能作用的优势互补,在有效地降低了用药量的同时,增强了麻醉效果,病人术后苏醒透彻,无躁动和呼吸抑制的临床不良表现。当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注意病人的气管插管,上头架固定,切皮,以及打开颅骨时4个时间点的操作规则,因为这些过程点均可导致病人的血压上升,为手术带来障碍。本文通过对60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全麻诱导中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观察,证实两种药联合使用后,病人术中麻醉平稳、循环稳定且麻醉深度足够,无术后并发症,在神经外科全麻诱导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献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诱导中的联合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5):661—663.

    [2] 陈敏.黎笔熙.陈利民.甘国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4):484—486.

    [3] 王娟.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692—3693., 百拇医药(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