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鉴别
编号:13743472
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超声区别。方法:利用3.5MHZ腹部探头检查分析6例布加综合征症与22例肝硬化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布加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是病变主要累及下腔静脉和肝内静脉,病变处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或闭塞,其内血流紊乱,血流方向异常或无血流信号;肝、脾增大,腹水。肝硬化患者多数为肝脏增大或缩小、脾大、门脉增宽。结论:对于布加综合片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是有一定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37-01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腹部彩超检查是临床怀疑肝脏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常规检查只限于肝脏本身检查,但通过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对肝脏检查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布加综合征与22例门脉性肝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对其二维图像特征及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的彩超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和方法 2009年至此011年三年内28例疑诊断肝病患者。用 DC-6彩色超声显像仪,凸阵探头,频率3.SMH:。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取仰卧位,常规检查肝、脾、门脉主干、肝静脉、下腔静脉等。着重观察肝内二维图像、肝静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有无侧枝小管及下腔静脉上段情况。然后设置图像深度、彩色增益、彩色色标、显示辉度、对比度等条件一致。

    2 结果

    2.1 28例患者中,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其中1例为下腔静脉狭窄,另1例为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2例为肝静脉阻塞型,均为肝静脉狭窄;2例为混合型,1例为下腔静脉和肝左静脉狭窄,1例为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狭窄。

    2.2 22例诊断为肝硬化,肝大4例,主要以左叶增大为主,脾大18例,门静脉内径1.5~1.9cm,肝内静脉变细15例,部分闭塞3例,下腔静脉内血栓,生理搏动消失。
, 百拇医药
    3 超声表现

    3.1 肝硬化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或左叶增大,包膜增厚,呈细波纹状或锯齿状,回声增粗,分布均匀,肝静脉变细,走行未见改变,波纹样改变,门静脉>1.3cm,脾脏厚度>4.5cm,胆囊正常或胆囊壁增厚,毛糙,腹水,侧支循环形成。

    3.2布加综合征肝脏体积增大,肝静脉增宽,内径大于1.0,脾脏增大,腹水,胆囊正常,病变段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或为血栓形成,其内血流紊乱,呈“镶嵌样”,血流频谱为低速平坦单向波形,肝内侧支循环形成,下腔静脉隔膜梗阻时,其上段管腔内见隔膜状强回声,回声不均匀,可伴有钙化灶,梗阻型于下腔静脉近心段或肝静脉流出道、管腔内可见实性栓子回声。肝静脉梗阻时,表现为肝静脉近心端有狭窄、闭锁、栓子或隔膜梗阻图像,肝静脉间可见交通支形成,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第三肝门开放。梗阻远心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管腔扩张,扩张程度与侧支血管开放程度有关,下腔静脉管壁搏动消失。

    4 讨论 布加综合征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因肝段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 ,而表现出肝淤血肿大,门静脉高压,脾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等,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与肝硬化很相似,因此过去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常常会误诊为肝硬化,现在通过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对于布加综合片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是最具价值,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之一,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实用意义。, http://www.100md.com(王萍)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