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473
螺旋CT在脑干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介绍螺旋CT的一些特殊功能在脑干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做CT检查的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有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30例行常规CT平扫,发现脑干出血5例;20例行颅底薄层螺旋扫描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后处理,发现脑干出血15例。结论:在对后颅凹区脑干出血诊断中,采用薄层螺旋扫描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后处理,可减少伪影干扰;提高出血灶检出率,比常规平扫具有较大优越性。

    【关键词】螺旋CT;脑干出血;平扫;二维;三维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37-01

    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CT检查脑血管意外患者50例如,其中20例采用颅底薄层螺旋扫描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后处理,出血灶检出率较高,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5-65岁,中位年龄55岁。46例有原发性高血压史;2例为血管畸形;1例为肿瘤;1例有血液方面疾病。所有患者都有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死亡45例,转院5例。

    1.2 方法 30例行常规CT平扫(层厚10mm,层距10mm,以听眉线为基线);20例行颅底薄层螺旋扫描(层厚2mm,层距2mm,螺距1.0,以听下眶线为基线)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后处理。

    2 结果

    常规CT平扫30例,发现脑干出血5例,确诊率17%;颅底薄层螺旋扫描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后处理20例,发现脑干出血15例,确诊率75%。其CT征象为脑干区见形态不规则的斑状、点状、结节状、片状高密度影,CT值65-90HU;其周围水肿带较轻。5例桥脑内较大的血肿向上累及中脑,其中2例累及丘脑;2例血肿破入四脑室并逆流入中脑导水管、三脑室、双侧脑室内;1例血肿破入桥小脑角池内并循环到蛛网膜下腔内。所有的血肿都未破入脑干腹侧面(桥前池)内。

    3 讨论

    脑干出血(以桥脑多见)占脑出血的10%;好发年龄多在50-65岁,冬季发病较多,按病因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类:前者为颅脑外伤,后者为高血压、动脉瘤出血等引起。本组50例患者都是非外伤性脑出血。临床表现:轻者表现出单侧脑桥损害体征,即相应的交叉性瘫痪和双眼凝视瘫痪肢体侧,重者则迅速进入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病理征阳性、双侧瞳孔针尖大小、中枢性高热。但常规CT平扫由于受后颅凹骨嵴的干挠,可在图像上产生放射状的伪影和“享氏暗区”,严重地影响了脑干区病灶的显示。采用颅底薄层螺旋扫描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后处理后的图像可减少伪影干扰,最大程度地显示出脑干区病灶,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 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6.

    [2] 祝惠民.内科学 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0-30.

    [3]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5-6, 百拇医药(李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