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494
胃癌的CT诊断与分析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分析CT诊断胃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胃癌患者65例,采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分析并记录患者的CT表现情况。结果:40例肿瘤已累及浆膜层,11例肿瘤突破浆膜层,14例病变出现转移或向外侵犯,包括胃窦癌28例,胃底贲门癌27例,胃体癌10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为14例。进行CT检查分期,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20例,Ⅲ期患者18例,Ⅳ期患者12例,将其与手术病理证实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显示,本次分期准确61例,准确率达93.8%。结论:CT诊断在传统的诊断基础上,能够提供传统诊断所不能获得的重要信息,是对诊断手段的重要补充,CT检查有效的提高了胃癌影像诊断的技术水平,对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胃癌;CT;诊断;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42-02

, http://www.100md.com     胃癌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在国内,胃癌的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首位。近些年,随着科技水平及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胃双对比造影、活检及内镜三大手段在胃癌的临床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这三大手段仍然仅停留在对黏膜面的观察上。随着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胃癌的诊断方法主要采用内镜检查和钡餐检查,而在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系统或其他脏器转移时多采用CT诊断。CT诊断在传统的诊断基础上,能够提供传统诊断所不能获得的重要信息,是对诊断手段的重要补充,在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和诊断上具有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胃癌影像诊断的技术水平。特别是随着近几年CT诊断方法的不断改善,能够更加精确的判断胃癌的病变、腹部器官转移及腔内外浸润等形态,可见CT诊断对术前选择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65例胃癌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CT诊断用于胃癌临床诊断的效果和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胃癌患者65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为34~76岁,平均年龄为50.7岁;包括:上腹不适27例,吞咽困难12例,呕血黑便14例,胸骨后疼痛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消瘦、纳差、贫血、呕血及便血;3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29例经内镜病理确诊;36例行病灶切除术(包括术中发现已广泛转移进而采取姑息性手术4例),24例因无法实施切除术而采用中西医治疗,5例放弃治疗。

    1.2设备与方法

    CT检查采用螺旋CT全身扫描仪(东软飞利浦MX4000,输入电源:120 kV、250 mA)。在检查前患者需禁食12h,并且于前30min饮水0.8~1L,前10min肌肉注射20mg的山莨菪碱,再于扫描前饮水0.5~0.8L。增强前后进行常规扫描,采用增强静脉团注法,所用造影剂采用浓度为300 mg/mL的优维显或欧乃派克,用量为80~100 mL,以2.5 ml/s的注射速率进行注射,30s后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始于膈顶直至整个胃部,扫描层距及层厚均为1cm,通常患者采用仰卧位,特殊情况(如已确定病变位置时)可酌情采用侧卧位。
, http://www.100md.com
    1.3胃癌评价标准

    本组65例胃癌患者评价标准参照尚克中等研究标准:胃壁厚度>10mm为异常。胃壁厚度超过10mm但无明显块影者为胃壁增厚。有明显块影者为胃壁肿块。胃癌分期:Ⅰ期,胃壁仅表现为局限性增厚。Ⅱ期,局限性增厚突出于胃腔内。Ⅲ期,病灶周围结构显示不清或病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Ⅳ期,腹腔内有远处或广泛转移病灶。

    2 结果

    2.1 利用CT扫描对原发病变及周边组织侵犯的检查结果

    所有胃癌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其中,40例肿瘤已累及浆膜层,11例肿瘤突破浆膜层,14例病变出现转移或向外侵犯。所有患者胃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腔内隆起或增厚,其胃壁厚度均在10mm以上,且胃腔表面凸凹不平,肿块表现形态各异,原发病变类型包括:28例为胃窦癌,27例为胃底贲门癌,另有10例为胃体癌。在对40例累及浆膜层患者进行扫描时可见浆膜面无光泽且粗糙,11例突破浆膜层患者经CT扫描时可见浆膜面毛糙,其周边脂肪清晰可见。浸润胃周时表现出胃周边脂肪层密度较大,且模糊不清,伴有不规则的带状致密阴影。病变出现转移或向外侵犯患者已完全不能观察到胃与其周边脏器的脂肪间隙。
, 百拇医药
    2.2 远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最为普遍的扩散方式之一。通常以肿大淋巴结直径大于10mm作为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依据。经螺旋CT扫描时,所有患者中,少数患者淋巴结直径大于15mm后融合成团。该组所有患者中,14例发生远处转移,包括向卵巢转移4例,向肝脏转移7例,向肾上腺转移3例。

    2.3 螺旋CT诊断胃癌的分期

    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后,65例患者胃癌的分期情况如下: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20例,Ⅲ期患者18例,Ⅳ期患者12例。将CT扫描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次分期准确61例,CT扫描分期准确率达93.8%。

    3 讨论

    随着三维重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CT扫描设备的不断改进,CT扫描具有安全无痛苦、检查时间短、胃癌定性和定位精确的特点,容易被广大胃癌患者所接受。三维重建技术可分为MPR、CTVE、MIP、SSD等后处理技术。其中MPR可使病变部位在任意二维空间表现出来,通过MPR可检查肿瘤浸润深度、胃壁厚度、浆膜外间隙的受累情况、病灶与周边脏器或组织间的影响关系、周围血管的受累情况、胃周间隙及其他脏器的受累情况等,评估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CTVE从胃腔内观察黏膜面情况,即黏膜是否紊乱、有无中断、观察环堤和溃疡。MIP可发现肿瘤的血供情况,了解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走向和大小、形态。更重要的是可以显示肿瘤对胃腔周围的淋巴结浸润情况。SSD可以很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及肿块侵犯范围,反映胃的大体形态改变。可见,MSCT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 百拇医药
    目前,胃癌的诊断方法主要采用内镜检查和钡餐检查,而在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系统或其他脏器转移时多采用CT诊断。CT诊断在传统的诊断基础上,能够提供传统诊断所不能获得的重要信息,是对诊断手段的重要补充,在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和诊断上具有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安全无痛苦、检查时间短、胃癌定性和定位精确的特点,容易被广大胃癌患者所接受,CT检查有效的提高了胃癌影像诊断的技术水平,对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迟永堃,唐磊,陈颖,李艳玲,孙应实,张晓鹏. 胃癌CT测量一致性的研究[J]. 当代医学, 2010,(08) .

    [2] 言伟强,杨伟洪,江锦赵,单慧明,戴鲁平,成先义,胡小红,刘远健. 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 中国医师杂志, 2006,(11)

    [3] 黄金鹏.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 广西医学, 2010,(10) .

    [4] 韩帅,李彩英,李如迅,德杰,柳青. 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影像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07) .

    [5] 张旭辉,夏进东,赵年,尚建敏,陈晓荣.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0,(04) ., http://www.100md.com(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