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495
高频彩超在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2例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腮腺混合瘤中有3例超声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瘤。超声对本病诊断符合率为77.27%,误诊率为22.73%。结论:高频彩超对腮腺混合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已成为腮腺混合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腮腺混合瘤;超声彩;色多普勒;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43-02

    我们对2003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经超声诊断、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22例腮腺混合瘤进行分析对比,探讨高频彩超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腮腺混合瘤患者22例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7~79岁,平均57.67岁,单侧肿块19例,双侧肿块3例。以上病例均经高频彩超检查,并通过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临床症状主要为颈部肿块就诊。

    1.2 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为美国百胜DU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12.5MHz,病人取仰卧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仰卧位时嘱病人头转向健侧,采用直接探测法,沿腮腺做纵切及横切的等多切面扫查,并与健侧对比,重点观察肿块的二维超声表现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等和肿块的血流特点及周围淋巴结。

    2 结果

    2.1二维超声表现 声像图特点 最小病灶7*5mm, 最大病灶43*40*33mm, 肿块大小约2cm以下3例,2-4 cm的15例,4-5 cm的4例;单侧19例,双侧3例。肿块数量1-2个的15例,3个以上的7例。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为主,部分形态欠规则;肿块多数边界清,本组中17例内部回声为低回声,多以不均质低回声为主,少数呈等回声,4例为混合回声,为低回声内见部分不规则暗区,1例为低回声内见密集的大小不一的强光斑。
, 百拇医药
    2.2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的有17例(77.27%),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不符合的有5例(22.73%),其中3例超声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瘤。

    3 讨论

    腮腺混合瘤是腮腺中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60岁患者,多发生于一侧腺体,部分为双侧,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组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可能与例数不多有关,肿瘤一般体积不大,直径约2~5cm。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表面呈分叶状,多数较规则,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无压痛,呈结节状,活动性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瘤生长缓慢,多不伴有其他症状。

    腮腺混合瘤由肿瘤上皮细胞、粘液组织或粘液软骨样组织等组成,超声图像特征因其病理组织结构不同而不同[1],总结本组中22例混合瘤声像图及血流特点如下:(1)腮腺区可见局限性的异常回声肿块,一个或多个,可单侧或双侧,较大者可使腮腺体积增大而变形。(2)肿块形态大多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形态欠规则。(3)肿块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部分有包膜存在。(4)肿块内部回声多呈不均匀分布的低回声,或均匀分布的低回声中有散在的细小蜂窝状分隔,当出现囊性变时,在其内可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液暗区。有的还可出现点状或条索状钙化斑。(5)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6)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多为少许血流信号,多为边缘包绕型,部分血供较丰富,收缩期峰值流速均<50cm/s。国外学者根据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依次分为4级:0级表现为肿瘤内未见血流信号;1级表现为肿瘤内少量血流信号,可见1-2个点状或细短棒血流信号;2级表现为肿瘤内中量血流信号,可见3-4个点状血流信号及一条较长的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达到病灶的半径;3级表现为肿瘤内丰富的血流信号,可见5个以上的点状血流或2条以上较长的血管。腮腺混合瘤血供多为1-2级,本组患者中,肿瘤内部血供1级者10例,2级者9例,3级者例3例。
, http://www.100md.com
    因腮腺混合瘤的不同超声表现应注意与其相似图像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直径为1-2mm较小的腮腺混合瘤多呈低回声,近似无回声,此时应与较小的囊性病变鉴别,应开大增益,仔细观察内部回声,混合瘤多透声差,并无后方增强效应,而囊性病变多透声好,后方增强效应较明显,且存在侧边效应。此外腮腺内淋巴结显示也较敏感,也应注意鉴别,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回声,大多数可见明显的皮髓质界限,CDFI:血供较丰富,多数有典型“门”部。因此仔细地观察超声的声像图表现及CDFI将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

    腮腺实性肿块还应注意与腺淋巴瘤及恶性肿瘤的鉴别。腺淋巴瘤多见于老年人,生长缓慢,多发生于腮腺后部的表浅部或下极,其内回声均匀,有时难与混合瘤鉴别,主要的鉴别要点是,腮腺混合瘤触诊较硬,且内部回声较强,CDFI:多为边缘包绕型,血供较少。而腺淋巴瘤则以低回声区呈“管道样”或“网格状”结构为特点 [2] 。CDFI:血供较丰富,多呈分支型,与淋巴结血供相似,多数有典型“门”部。恶性肿物与腮腺混合瘤可从肿块的境界、内部及后方回声及血供特点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恶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无完整包膜,呈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内部回声以中、低回声多见,内部可因组织变性坏死而出现无回声液化,后方回声衰减,肿物血供多数丰富,收缩期峰值流速超过60cm/s,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当观察到疑似转移性的淋巴结肿大时更应提高警惕,此时对诊断恶性肿瘤有较大的价值,较小尚无明显的组织破坏时,也表现为均质的肿物,此时较易误诊,此时应让患者定期追踪观察或有必要时行活检确诊。在本组中3例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其中2例主要表现为多个肿块,而且肿块内部血供丰富,1例内见密集大小不一的强光斑。回顾性分析其二维图像表现和收缩期峰值流速较低(18-35 cm/s),还是可以减少误诊率。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腮腺区各种肿块的声像图特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对其鉴别诊断极为重要,只要紧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提高定性诊断的符合率。虽然CT与MRI能准确地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费用较高,不宜作为常规方法,而高频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损伤的检查,已成为腮腺混合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惠敏,顾鹏,等.腺肿块的超声分析与病理对照[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3(6):334-336.

    [2] 郭军,张玉玲,赵莉,等.颌面部肿块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8):60-64., http://www.100md.com(胡智慧 蔡素娜 邹青 刘建芬 张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