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743561
中风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心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中风早期用醒脑开窍、活血化瘀的一组穴位针治, 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中风;针灸;治疗心得;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59-01

    中风系多种因素引起脑部突然发生病变所致。病势凶险,重则伤生,轻则致残,给患者家属、社会造成颇多不利。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醒脑开窍、活血化瘀的一组穴位,治疗早期中风, 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略述于下, 供同道参考。

    取穴

    主穴:太冲、合谷、内关、足三里。

    备穴:廉泉、三阴交。

, http://www.100md.com     随证配穴: 笔者在临床中上肢多取肩髃、曲池、外关、中渚、臂臑、手三里、合谷;下肢多选用环跳、风市、伏兔、足三里、太冲、三阴交、阳陵泉、昆仑、解溪、殷门、悬钟;吞咽障碍多取风池、翳风、完骨; 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哑门;口眼歪斜加地仓透颊车、水沟、承浆、颧髎;手指握固加合谷、八邪、后溪;手足肿胀、屈伸不利取八邪、十宣放血;肘部拘挛加尺泽、曲泽;腕部拘挛加大陵、腕骨;踝部拘挛加太溪、照海;足内翻加丘墟、照海;足趾拘挛加八风、涌泉;二便失禁、遗尿取肾俞、关元、中极、次髎等

    均用平补平泻法,加以电针治疗,30分钟,断续波2~5Hz。十天为一疗程,中间休息两天,进行下一疗程。

    针刺方法:先针健侧为先为主,后刺患侧:先针下肢后上肢。针刺健侧及下肢时让患者做患侧肢体的运动,留针一小时,每日一次,十天一疗程, 每疗程间隔两天。

    方义:太冲、合谷“开四关、通气血”,活血行瘀,具平肝降逆, 醒脑利窍的作用。内关、足三里可通利三焦,扶正固本,加强血脉循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廉泉属阴维与任脉交会穴,主治舌强不语。针向舌根部,深刺提插五次,不留针。
, 百拇医药
    心得:

    1 针刺的深度不可拘泥,在符合传统医学“病在上而治其下”,“病在左而治其右”的论述基础上,要因病因人而宜,对重证的患者适于透穴深刺。如治疗面部可以印堂透鱼腰,四白透颧,地仓透颊车; 治疗上肢可以肩贞透肩前,肩透治瘫,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可加强气血的运行和经络的疏通,效果甚佳。

    2 针灸应配合伴病治疗,在治疗中风时,病程的长短,发病的轻重,伴病的多少等众多因素都要加以考虑。在针灸取穴时,如伴血压偏高,可配以降压穴位,如风池、曲池、用泻法;伴糖尿病患者,要配以补肾阴穴位,如肾俞、三阴交,用补法;伴有冠心病、脑萎缩患者,配以活血醒脑穴位,如太冲、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另可加用水针维生素B1、B12穴注。

    3 针灸参与治疗早期中风,何时接受针灸治疗医家各持异议。尤其是在对脑出血中风的针灸时间上,存在不同的观点。现代医学大量病理生理实验证明,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重组能力[1] 。早期针刺介入能够使氧代谢改善和脑血流增强以及血糖的供应增加,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脑神经元的凋亡;通过改变外周刺激的输入,使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可塑性重组,激活大脑固有的神经通路[2] 。本人认为脑出血或脑梗塞接受针灸治疗越早, 治愈率越高, 致残率越低。针灸运用区具有舒缩血管、调整动脉、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度和细胞集聚的作用, 因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 疏通经络气血, 改善脑部供血, 调整机体阴阳,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而针灸参与脑中风早期治疗,对脑中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在发病急性期尽早应用针灸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洪忠,许建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 55- 56.

    [2] 刘孔江.针刺在中风ICU 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 J ].中国针灸,2003, 23( 10) : 615- 617., http://www.100md.com(胡玉胜 晁利芹)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