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编号:13743564
中西医结合治疗28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我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将病毒性肝炎归属为黄疸、肝胃不和、鼓胀三个中医范畴,通过辨证医、护,并与现代医护学相结合,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仅就我科近来同期收住的28例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6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为我科2009年8~9月份住院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6~74岁,平均38.7岁。所有病例诊断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15例,活动性肝硬化1例。

    1.2 治疗方法 28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包括保肝、调节细胞免疫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根据辨证选用我院清热解毒合剂、健脾利湿合剂、益肾软肝合剂,及部分保肝退黄中药制剂治疗。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辨证分型 12例患者(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4例)感受疫疠之邪,内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乏力厌食,肝失疏泻,胆汁不循常道,下注膀胱,外溢肌肤,而身、目、小便俱黄,诊为黄疸;15例患者(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11例)感受疫疠之邪,内伤肝气,肝郁气滞,肝失疏泻,横逆犯胃,诊为肝胃不和;1例患者(活动性肝硬化)肝脾功能失调,疏泻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诊为鼓胀。

    2.2 静养 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阴脏,主动喜静。在代偿期患者不应过劳,而有乏力、纳差、发热、黄疸、血清转氨酶增高的失代偿期患者,则应卧床休息,这样,才能保护肝脏,待病情好转后可做适当的活动。

    2.3 禁酒 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故病毒性肝炎患者必须绝对禁酒。

, 百拇医药     2.4 饮食调护 食物有四气五味之异,正确运用饮食调护,能够均衡营养、辅助治疗。患者应忌辛辣、刺激性及油腻厚味食物,宜多食各种蔬菜、豆制品、水果等,每天喝一杯牛奶,进食一个鸡蛋,2两精瘦肉(如牛肉、猪肉、鱼肉等),3种蔬菜,2种水果,这样对于保肝养肝大有好处。

    2.5 心理护理 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身体不适以及关注病原、传染性、预后、经济负担,产生了躯体和心理压力,会造成患者痛苦、不良情绪和行为。中医认为“肝喜条达”,忧郁、思虑、悲伤等情绪均可导致肝气郁结,而怒伤肝,不良消极情绪、行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恢复不利。我科在长期护理实践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运用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方法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使患者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必要时采用顺情法,使患者得到较大心理满足,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 百拇医药
    2.6 病情观察护理 运用望、闻、问、切4种诊法,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实行辨证施护。对黄疸患者尤应注意观察出血倾向、消化道反应、黄疸及神志变化;对肝胃不和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情况及肝功能变化;对鼓胀患者应每日测量腹围、详记出入量,监测生命体征、神智、腹痛腹胀、浮肿及大便情况,时刻注意病情的好转或恶化,及早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及时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 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为临床痊愈;症状改善、肝功能改善为好转;症状无改善、肝功能恶化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临床痊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1例(转入重肝病房治疗),总有效率为96.4%。

    4 讨论

    病毒性肝炎临床过程较为复杂,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恢复受病毒及机体免疫双重因素影响,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且病情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既而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 百拇医药
    我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再次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医疗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病程长、具反复性及部分患者治疗的长期性,故长期的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护理是本病护理的要点。及时了解患者思想,调摄情志,有利于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则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临床护理中,以现代护理学为基础,结合祖国医学辨证施护,使得针对每一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具体护理更趋合理和科学,其目的在于获得较好的医患配合,缩短疗程,创造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全面实现从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2] 王俊杰.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2., http://www.100md.com(张彩珺)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