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136
小康社会下医疗需求的新矛盾及对策(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2.2.2 改革考核制度。医疗管理部门和医院对医生的考核指标不能同医生的看病治疗费用建立关联;而应建立在多元考核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完善医院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薪酬由政府办医主体或授权理事会确定。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2.2.3 改革补偿机制。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试点县(市、区)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2.4 调整医药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省调增量、市调结构”的原则,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积极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压缩中间环节和费用,着力降低虚高价格,保证质量,确保供应。
, http://www.100md.com
    2.2.5 发挥医保的补偿和监管作用。同步推进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及时合理补偿,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应严格考核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控制或降低群众个人负担。

    2.2.6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应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2.2.7 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及重复检查等行为。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杜绝不合理收费。
, 百拇医药
    2.2.8 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研究建立科学的医疗机构分类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加强处方点评和药品使用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和安全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医疗机构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

    2.2.9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通过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百拇医药
    2.3 老年医疗保障。 应该摆正医疗保障理念,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医疗卫生资金投入,尽快落实城镇退休职工的医疗账户,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把体制外的老年人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医疗补充保险制度,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使老有所医由理想走向现实。落实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

    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思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 积极寻求有效措施,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有效运作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4.1完善制度设计, 规避逆向选择。完善制度设计, 推动农民积极参保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 首先应合理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功能定位。当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功能定位于解决农民患大病而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对农村居民基本的医疗需求缺乏应有的保障, 因而降低了农民参保积极性。为此,应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功能定位, 实行“既保大又保小”的风险福利型,增加农民参保的预期收益,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其次,逐步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自愿性原则为强制性或半强制性原则等, 增进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逐步解决农民参保的“逆向选择”问题。再次,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增进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任度, 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6]
, 百拇医药
    2.4.2 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机制。 社会保障事业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因而, 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 应继续坚持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扶持为辅, 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并不断提高筹资标准。首先,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 应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模,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不断增大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扶持力度, 解决农民个体缴费难的问题。其次, 增加各级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支持力度, 逐步改变农村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和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现状,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这样, 通过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等多方努力, 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

    2.4.3 强化政府的重要作用。 医疗保健的市场失灵和医疗保障的准公共物品性质成为政府介入的重要依据, 因此, 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首先, 政府应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支持力度。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逐步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助标准; 其次, 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 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 并通过多种政策的引导, 鼓励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专业的学生深入基层, 壮大农村卫生工作从业人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 再次, 加大立法工作力度, 特别是加强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法工作, 以规范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序运行;最后, 做好农村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 建立医疗救助制度, 为其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防止其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总之,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组织、支持和引导, 需要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http://www.100md.com(史良俊 曾祥麒 黄勇 赵玉萍 吴敏)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