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
编号:13742279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目的:总结经股动脉插管行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经股动脉插管行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20例患者均未发生空气栓塞、堵管等严重并发症,全部病例临床情况好转,腹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胰周渗液吸收,胰腺形态正常,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是治疗SAP的有效手段, 而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区域性动脉灌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03-0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临床变化迅速、过程凶险的常见急腹症,死亡率高达20%~4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非手术治疗SAP渐渐被临床使用。在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中,胰腺区域动脉灌注的良好疗效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1-2]。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我院对20例SAP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 例患者中,男12例,女 8例,年龄 26~ 57岁,平均年龄41.5岁。患者均有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查血、尿淀粉酶均升高,所有病例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3]。根据CT平扫+增强确定胰腺坏死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胰头坏死 5例,胰体坏死2例,胰尾坏死3例,两个部位以上坏死10例。CT显示腹腔内大量渗液,后腹膜张力性浸润,下腔静脉有受压改变。均早期给予监护和支持治疗,入院 1~2 d 行胰腺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6例,经腹腔动脉灌注13例,经脾动脉灌注1例。

    1.2 治疗方法 区域动脉灌注方法:在C型臂下下采用Seldiger法行股动脉穿刺,将5FRH导管或Cobxa导管按CT所示病变部位插入腹腔动脉、脾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成功后,固定导管并连接微量泵,持续24 h灌注胰酶抑制剂和抗生素如生长抑素3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 0 ml持续泵入Q12 h;奥曲肽0.3mg加0.9%氯化钠5 0 ml持续泵入Q12 h等,区域灌注3-7d,平均5 d。配合实施基础综合治疗(心电监护、吸氧、胃肠减压、留置鼻肠管、肠内外营养支持、补液、抑酶、制酸、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 http://www.100md.com
    1.3 结果 大多数病例在持续灌注1~3d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或消失,血、尿淀粉酶下降或正常,一般保留导管3~7d。在保留导管期间没有发生导管移位及感染,无因置管而引起的并发症。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由于胰腺区域动脉灌注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对此缺乏了解,而且SAP起病急、腹痛明显,同时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的损伤,加上环境陌生,因此,患者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疑惑心理。我科实施包干责任制整体护理,患者入院后,所有的治疗及护理均由包床护士完成,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现,我们向患者讲解动脉灌注治疗的目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2.2 一般护理 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备皮、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胃肠减压管的固定、通畅,观察并记录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告知患者及家属胃肠减压的目的和作用,讲明胃肠减压可以引出胃肠内容物和气体,减轻腹胀,增加回心血量,同时胃肠减压可减少胰酶的分泌,降低胰酶对胰腺的自溶作用等。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使用气垫床, 并每2h双手伸入患者受压部位按摩一次,也可在一侧背部垫上软枕改变上身体位。经上述处理,20例患者无1例发生压疮。同时,术后患肢制动2 4h,给予心电监护、输氧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3 病情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CVP变化等,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定时检测血尿淀粉酶、血糖、血常规、血电解质、血气分析、术后患者肛门排便、排气情况。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范围、程度的变化以及呼吸的频率和深浅。警惕休克、肾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4导管护理

    2.4.1 防止导管移位 为确保区域动脉灌注的顺利进行,要确保导管在胰腺病变供血动脉内。护理上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导管置入成功后,护士协助固定穿刺导管,并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在导管外露端做好标记,并准确记录导管插入的刻度。②每日更换穿刺点敷料,换药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揭撕敷料务必逆向穿刺点进行,并嘱咐病人置管时肢体保持外展中立位,切勿弯曲,防止导管牵拉。③灌注药物的速度为 0.5~1 ml/min,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压力过大引起导管移位。④为避免导管移位,穿刺侧下肢用固定支架固定,防弯曲,定时按摩该侧下肢。
, http://www.100md.com
    2.4.2 预防导管阻塞 导管阻塞是区域动脉灌注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本组 1例在药物灌注76 h后,因导管阻塞而终止治疗。其原因①灌注药物少,用药间隔时间长,用肝素封管仍不能避免血栓的形成。②穿刺点在股动脉,患者曲腿时使管路打折。③管路与三通连接不够紧密,使管路脱开,导致血液逆流,形成血栓而阻塞导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①导管放置前,用注射器抽好药物,连接好延长管及三通,置于微量泵上,运转正常,排好空气待用。置管成功后,迅速与动脉导管连接,开始灌注药物。在灌注药物期间,护士经常巡视,防止管路脱开。②采用肠外营养经三通与灌注药物一起泵入,并24 h维持能有效预防预防导管阻塞[4]。灌注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③搬动患者时,注意置管肢体位置,协助患者置管肢体保持中立舒适卧位,必要时将该肢体用约束带固定,防止导管打折。④灌注药物结束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脉冲式冲洗管路[4]。经过以上处理,泵入效果良好,再未出现导管阻塞现象。, 百拇医药(阳红英 刘影 郑璐)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