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1712
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与缺血性中风的辩证探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4.2 中脏开窍为先

    中风之发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症。其中神志清者为中经络,神志不清者为中腑脏。中脏腑多表现为闭证,常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目直视,呼吸气促,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脉弦有力。闭而得开,可望得开,可望生机;闭而不开,一闭到底,病情凶险;由闭庄转脱,目合口开,气息低微,手撒之瘫,汗出肢冷,二便自遗,脉微欲绝,命在顷刻。所以及早使用开窍剂,以促使神志转清,对本病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开窍之法除灌服汤药外,主要使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等。前四药属凉开,主要用于痰火壅盛的阳闭。其中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作用较强,至宝丹长于醒脑开窍,紫雪丹尚可熄风止痉。苏合香丸属于温化,主要适用于痰浊偏盛的阴闭。牙关紧闭者可用冰片、天南星研末擦牙,或用乌梅肉亦可,有利于闭开。在使用开窍剂时,一要辩证选用;二要注意及早使用;三要反复使用,直至窍开。

    4.3 火盛通腑为要

    中风之中脏腑闭证多为痰火之盛,常有胃火积滞,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舌苔厚腻。此时,病情每多危重,施予清火化痰药势所必须,但往往难取速效,围攻之下法方可速涤肠腑积滞。大便一通,邪热下泄,痰火之势随之转衰,窍闭渐开,转危为安。即使大便不甚干结,只要痰火壅盛亦可使用通腑法,以便“釜底抽薪”。通腑泻热临床常用大承气汤,药用大黄、芒硝、枳实等,或鼻饲,亦可保留灌肠。但用攻下药要注意适度,否则泻下过频,则正气受损,还会增加护理困难。

    4.4 治风必先治血

    中风之发与瘀血关系密切。出血性中风为血溢脉道而出血致瘀,缺血性中风为血液粘滞阻塞而致病,二病均有“瘀”的因素存在,所以活血化瘀为现代临床常用之法,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笔者认为,在中风急性发作期使用活血化瘀法,要区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而分别处理。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治宜活血化瘀通络,选用赤芍药、桃仁、丹参、川穹、红花、地龙、牛膝等加入辩证方中,现临床常用丹参注射液、川穹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效果较好;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治宜化瘀止血,选用参三七、花蕊石、蒲黄、茜草、藕节等加入辩证方中,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出血性中风急性发作期,用活血化瘀药并不会导致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相反因瘀血祛除,血流通畅而有利于出血停止。中风恢复期后遗半身不遂,多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风痰流窜经络,气血不能营养肢体所致,治以活血化瘀与补齐通络之品同用。, http://www.100md.com(孙兰英 高香坤)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