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1
编号:13739805
富血小板血浆(PRP)常温保存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王天祥 邹高峰 王锡明 王秋旭 刘维贤
第1页

    参见附件。

     随着临床医生和患者对PRP技术认识的逐步提高,PRP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临床对PRP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只靠临时分离制备已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且PRP的制备必须在手术操作之前进行,抽血后,若制备未成功,如血凝、血小板浓度未达标准、血被污染等,术中则无法应用,而且无补救措施。制备过程和手术操作分开,可防止一次手术操作过于繁琐,节省人力、时间,减少了失败机率。PRP制备后,医生和患者在一定期限内可随机选取手术时间,尤其适合门诊患者,如种植牙,牙周病治疗等。口腔科临床应用PRP技术,如牙周病治疗、种植牙、颌骨重建等,要求短期,少量保存即可满足临床应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PRP保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存后血小板形态学、体外聚集功能指标及输注后临床止、凝血功能的改变等方面。然而从口腔临床医学角度,血小板数量、形态和代谢无疑是血小板保存研究基本而重要的指标。PRP保存对血小板形态、代谢、功能、损伤评价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Marx对PRP定义的血小板的浓集倍数在500%左右。本项实验标本PRP中血小板富集系数约为5.3±1.0,血小板获得率约为69.12±8.6%,符合Marx对PRP的定义标准。实验结果显示:SPRP与FPRP中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与聂咏梅、林俊杰等的研究一致。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呈下降的趋势,说明血小板随保存时间的延长有聚集、粘附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FPRP与静脉血中血小板相比,MPV减小,说明通过离心后得到的FPRP血小板群体发生了改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