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4
编号:13734084
艾滋病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的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4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量不断的增加,加之我国在如何防止艾滋病人犯罪以及如何实现对艾滋病犯罪人的矫治方面存在缺失,艾滋病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将通过对艾滋病犯罪人一系列心理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发展过程的分析,具体针对艾滋病犯罪人的各个心理特点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强化法等心理和行为矫治技术,以及利用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干预和预防艾滋病人犯罪。

    【关键词】艾滋病;犯罪人;心理特征;行为特征

    【中文分类图】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1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我国在防止艾滋病人犯罪以及实施对艾滋病犯罪人的矫治方面存在缺失,艾滋病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它不仅使一些无辜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还引起了社会的恐慌。本文通过对艾滋病人犯罪的严峻形势的分析,深入探究导致艾滋病病人犯罪的心理、行为等原因,并对艾滋病犯罪人心理、行为特点的分析寻找出应对艾滋病犯罪人的策略。

    1.一般资料

    1.1 艾滋病的定义及传播途径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指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

    1.2 艾滋病人与犯罪 艾滋病特殊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它必然与违法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有关监测数据显示,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通过吸毒和不洁性行为感染分别占到42.3%和32%,其中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更是从1996年的1.95%上升到2006年的7.5%【1】。在一些重点监控地区艾滋病的流行更是与违法犯罪紧密联系,如广州市1986年~2006年累计发现艾滋病4800例,其中约有55.6%的感染者是由于吸毒感染引起的,14%是不洁性行为过程中感染的【2】。总之,艾滋病似乎与违法犯罪已经难以分割。

    2.艾滋病犯罪人心理与行为特征

    2.1 艾滋病犯罪人心理特点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恐惧、悲观;第二阶段,压抑、烦躁;第三阶段,绝望、仇视、报复;第四阶段,悔恨、自责。四个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而正是这一过程的畸形发展导致了艾滋病感染者走向犯罪。

    2.1.1 第一阶段:恐惧、悲观心理

    艾滋病感染者在被检查出感染艾滋病初期,其心理特点是恐惧和悲观。艾滋病感染者通过教育知道艾滋病至今“无药可治”,有一个漫长的病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精神和身体折磨过程,特别是到后期发病时症状的恐怖令人心悸,想到自己短暂的生命将要以这种局面结束,当然就惧怕死亡的到来。所以在这个时期,其心理特点主要是恐惧和悲观。

    2.1.2 第二阶段:压抑、烦躁心理

    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知道自己患病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特别敏感,周围人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常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歧视,长期持续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严重压抑。同时想到自己的人生将要结束,而自己还有好多事没做,心理越想越烦躁不安,因此许多感染者都具有这种压抑、烦躁心理。

    2.1.3 第三阶段:绝望、埋怨、仇视、报复心理

    这一阶段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已经向两个极端发展:绝望和仇视、报复心理 。艾滋病感染者对艾滋病发病所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加上周围人歧视所带来的无助以及病痛的折磨。往往使他们对人生失去信心,悲观绝望,就直接导致了他们产生绝望甚至轻生的念头。

    仇视、报复心理在一些艾滋病感染者中存在,他们把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和感染艾滋病归咎于社会,他们认为社会上吸毒、卖淫嫖娼的人多,而政府又没有有效的管理才会影响到自己;加上一些人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另眼相看,导致这些艾滋病人产生仇视报复心理【3‘。

    2.1.4 第四阶段:悔恨、自责心理

    部分艾滋病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犯罪和被感染,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由于自己不珍惜生活,不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仅人身失去了自由,还扼杀了自己短暂的生命,摧毁了自己的生活,后悔自己过去的行为,心里悔和恨交织在一起。

    2.2 艾滋病犯罪人行为特征

    在心理的影响下,艾滋病感染者的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封闭行为;第二阶段,无所谓的行为和拒绝帮助行为;第三阶段,对抗改造行为、威胁行为、报复行为和企图自杀行为;第四阶段,积极医疗、积极改造行为。

    2.2.1 第一阶段:封闭行为

    艾滋病感染者知道自己得病后,一方面怕别人知道,怕被人歧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人对艾滋病认识的偏差,误区,仍然对艾滋病患者有歧视和恐惧心理。所以相当部分艾滋病感染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封闭自己。主要表现在不与他人交谈,常独自行动,不关心周围情况,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愿透露内心情况。这种行为主要在艾滋病的病初期,虽然没有社会危害性,但是一旦放任其发展就可能导致艾滋病人的行为走向极端。

    2.2.2 第二阶段:拒绝帮助行为

    部分艾滋病感染者在知道自己有艾滋病后,对前途悲观、绝望,认为一切都完了,表现好坏都是一个结果,一切都无所谓。于是在现实中常常不服从管理,听不进教育帮助。对他人甚至家人的关心也不领情,有的还视这种帮助为歧视。这种行为反映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已向一个病态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2.3第三阶段:威胁、对抗、报复行为

    一些艾滋病感染者,不反省自己的罪错,把患病犯罪的原因归于社会和他人加之周围一些人的歧视、避让,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加速了他们的心理扭曲。于是表现出:不服从管理、顶撞帮教民警、无理取闹、寻衅滋事,公然对抗社会道德秩序,有的拿艾滋病来威胁民警,更有甚者故意袭击周围群众和民警。这一阶段的行为达到艾滋病感染者行为发展的极端,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http://www.100md.com(罗宇 汤华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