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生物化学方法
【摘 要】自本文专注于介绍一些钛表面改性的生物化学方法,包括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光化学技术,蛋白阻抗及蛋白移植术等,通过相应的表面改性,使得钛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及其生物学性能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些方法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进一步的研究,对临床上钛的应用及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钛;种植体;表面改性;生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49-01
1 概述
钛及其合金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腐蚀性及优良的生物安全性,使得其在与其他传统的合金的相比中显示出了优势。钛种植体比重轻,弹性模量小,可以减少金属植入体和骨界面的应力集中[1],也就减少了种植体植入后折断、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在钛及钛合金应用的早期,化学纯Ti 和Ti-6Al-4V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现如今,现代钛合金和正畸用的β钛合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基于它的优良性能,钛广泛的应用于人工骨骼,关节硬组织的替代品及牙科的种植体领域[2]。作为牙种植体,可根据其植入的位置分为,牙内种植体,粘膜下种植体,骨内种植体等。这些种植体从单个牙的缺失到全口牙列的缺失都可以应用,牙种植体和自身骨组织之间形成“骨整合”,使得种植体在口内得以发挥良好的作用。一些种植体的表面改性技术,例如化学酸蚀术,喷砂术等,经常被用来提高牙种植体的骨整合性能
2 表面改性及其生化方法
2.1 钛的表面结构及改性原因
现如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