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6
编号:13729017
探讨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熊纭辉 聂劼 王喜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评估血小板活化参数(L-PLT,PCT,MPV,MPM,MPC)在冠心病的进展过程中作为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Tn1(心肌肌钙蛋白质),CK-MB(肌酸激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并对它们的诊断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活化参数(L-PLT,PCT,MPV,MPM,MPC)随着心血管疾病的进展而增加,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其敏感性要高于Tn1(心肌肌钙蛋白质),CK-MB(肌酸激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论:血小板活化参数(L-PLT,PCT,MPV,MPM,MPC)在冠心病进展过程中不稳定动脉粥样化的风险评估时可以充当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关键词】冠心病;血小板活化参数;诊断;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52-02

    近来冠心病的发病率的明显上升,在我国冠心病患病率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增加120%和137%,且该病的死亡率在上升[1],据统计,到2020年,全部死亡人数中多达31.5%的人死于冠心病[2]。尽管心脏病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心肌梗死和心脏病猝死仍然是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缺乏在还没有出现心肌细胞坏死时确定心肌梗塞风险病人的诊断试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构成了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除炎症因子的影响外,其他影响因素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脆弱斑块表型形成与其有的重要联系。考虑到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活化发生在局部炎症反应的早期,以及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或破裂的特征,本研究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疾病发展过程中血小板形态学参数(L-PLT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