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8
编号:13722100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8
     【摘 要】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极高。残废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方面。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时机,心理康复护理、康复体位摆放、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护理、日常生活训练指导予以总结。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文献综述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1]。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多项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它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显得极为重要。在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可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残存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早期康复的时机

    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认为[4],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既可进行康复。一般脑梗塞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1周左右。也有认为康复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5]。但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2 心理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6]。良好的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7]。

    2.1 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会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因此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安慰病人,生活上给予照顾,尽量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2.2 住院期间心理护理:脑卒中的治疗恢复速度往往比较缓慢,而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尽快消除肢体障碍,面对事与愿违的治疗效果,患者往往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此时,责任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可有有效保护脑组织,为后期的康复奠定基础 。

    3 康复体位摆放

    脑卒中初期,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不良的姿势会使异常运动模式活动、痉挛增加。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对抑制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体位的摆放方法:通常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和床上坐位。

    康复训练: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各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进行翻身、床上移动、搭桥、起坐训练、站立、行走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分析:应用Fugl-MeYer评价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评定。SPSS11.0统计软件作为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t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4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肌力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偏瘫早期通过被动运动,并配合主动运动,使大脑皮质传递神经冲动,可兴奋病变脑部组织,促进肢体主动运动的出现,还可以改善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8]。

    4.1 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也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按摩一般从远程向近端轻柔缓慢进行,对瘫痪肌群要予以擦摩和揉捏,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每天2次,每次15-20min。

    4.2 上肢康复训练 早期采取患肢被动活运动,忌牵拉关节,适当诱发主动运动。

    上肢康复训练时可采用主动辅助运动,即双手食指互扣,用健侧上肢带动患肢在胸前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胸前[9]。每日2-3次,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4.3 下肢康复训练 (1)桥式运动 是偏瘫患者卧床期间常用的一种训练,可提高骨盆控制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及下肢痉挛,提高床上自理能力。取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双足支撑于床,将臀部主动抬起,保持骨盆水平位。(2)患侧下肢屈曲训练主要是屈膝屈髋、伸膝屈髋、踝关节背屈、足跟的牵拉及足趾的伸屈。通过上述训练,可以抑制患侧下肢伸肌的异常活动,促进下肢分离运动出现。每日2-3次,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

    4.4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如患者病情稳定,可让其慢慢坐起,先抬高床头30度开始,每天增加5—10度,至80度止,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同时摆动双腿。练习起坐顺序是靠坐、自行扶坐、独坐、坐位平衡。

    4.5 站起及站立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在帮助下扶支持物站立,并多次重复直至最后徒手站立。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站立[10]。护士可立于患者患侧,一手将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健侧臀部帮助患者抬起臀部。

    4.6 步行训练:当患者能站稳10—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可开始步行锻炼。步行时先原地抬步,再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治疗师或护士辅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后迈健肢,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 百拇医药(赵春姬)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