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常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而这些心理反应可影响疾病的预后,为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康复,对笔者所在科室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冠心病影响
在冠心病的发病因素中,其心理行为因素可能比生物因素的危害更大,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情绪变化有密切联系,不良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互相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良好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地协同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1 加强心理护理
1.1部分患者入院后,虽能坚持按时服药,但对疗效不甚满意,于是便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理解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作用,进而依从有规律的、复杂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于焦虑、抑郁较重的患者,可邀请院内心理咨询师为他们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这不仅可缩短冠心病的病程,而且可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文献报道[3]伴有中度至重度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较无抑郁情绪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机会高69%,较发生其他原因病死机率大78%。责任护士要与患者主动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让患者明白心理状态与冠心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根据不同年龄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心理干预,如老年患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减退,易出现固执,我们曾听说或见到过一些老人因为一点小事而想不开与他人发生争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