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9
编号:13718580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唐海涛 范春红 陈刚 王晓民 刘波 赵江 陈岩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27例术中进行SEP动态监测,25例术中未用该监测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术后1天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例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介入栓塞术中应用SEP监测可以早期反映供血区神经组织由于缺血引起的功能异常,并及时给予术中调整治疗方案,对降低术后患者致残率有明显意义。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1—02

    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一般为两种: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由于血管内治疗其创伤性小,不用开颅,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但该治疗手段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及术后的颅内缺血反应,严重可引起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我们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我院52例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进行了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的动态监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实验所选取的52例患者,行脑血管CTA检查后,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瘤颈,均适合行弹簧圈栓塞术。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45.6岁。52例首发症状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症状和体征。CT扫描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随即将其分为两组,神经电生理监测组(即在介入栓塞过程中使用了SEP动态监测)27例,未用电生理监测组25例。.

    1.2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全麻,诱导麻醉采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使用异丙酚+瑞芬+芬太尼。术中均使用骨骼肌松弛药维库溴铵。

    1.3介入栓塞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经右或左股动脉穿刺插管,采用机械性可脱卸微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给予常规3H治疗。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