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1
编号:13707066
H—FABP在AMI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高东美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研究AMI患者血清H-FABP的早期诊断意义及对治疗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病例选择2009年7月—2013年2月发病时间≤3 h 的AMI 患者305 例,并行CAG检查及药物治疗,根据入院时H-FABP分为阳性组215例及阴性组9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心功能和预后。评价其对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阳性组多支血管病变例数、心律失常发生及恶性心血管事件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TEMI比例和心功能Ⅳ级在阳性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诊断和判断AMI患者预后的更灵敏的指标,可更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程度,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护,积极介入治疗。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再灌注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0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意义重大。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参与心肌代谢。当心肌有缺血、缺氧时血清H-FABP水平即开始升高,较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时间早。国外研究显示,H-FABP水平于AMI起2h 即可达峰,在诊断超早期AMI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在黄金时间窗制定治疗方案[1]。本研究旨在观察H-FABP在AMI早期诊断、再灌注治疗中的价值及对预后评估的关系,揭示新型心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