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3
编号:13695669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系统疾病(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王晓芹
第1页


    参见附件。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表现,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研究发现神经体液机制、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和心肌细胞凋亡均参与心力衰竭过程,而上述各个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

    心衰时,自由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心肌缺血缺氧,ATP减少,细胞内Ca2+超载,线粒体功能受损,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多;②神经内分泌激活,儿茶酚胺代谢增加,自氧化产生ROS;③ATP降解产物增多,Ca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激活,最终激活黄嘌呤氧化酶途径,ROS的大量产生对心肌产生严重损伤效应。

    ROS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及其超微结构,膜完整性破坏,酶( cAMP和SR Ca2+-ATPpase等)活性下降,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胶原酶原激活,降解胶原蛋白,破坏心脏胶原网络;环加氧酶激活,释放TXA2、LTs等,增强血小板聚集和冠脉收缩,恶化心肌缺血缺氧[21,22]。除上述直接损伤效应外,RO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使心肌细胞数量减少,这是晚期心衰心功能进行性下降的主要机制之一[6]。心衰大量儿茶酚胺分泌,其自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另外,氧化应激是否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依赖于ROS的浓度水平[23]。

    2.3 氧化应激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活性氧生成增多和细胞内钙超载互为因果而形成的恶性循环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24]。近10年来,RO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被广泛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