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3
编号:13697274
提高内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12-01

    在临床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内科学,因其涵盖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记忆困难,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突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指导有效学习,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懂、易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目标追求。笔者现将自己的学习思考梳理呈现,和同道们共同探讨其有效性。

    1 临床病例突出“变化”

    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以及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应多样化。如临床病历诊断写着“右下肺肺炎”,但主管医生查体发现,右下肺语音震颧明显减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单纯的肺炎”由于学生刚刚学过肺炎实变语音震颤是增强的,马上会回答:“不是”。继续查体时发现右下肺叩诊呈实音,让学生踊跃发言,讨论该患者可能患哪种疾病,在启发与诱导下学生将会一一列出“阻塞性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膜广泛肥厚粘连”,可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体现了运用知识培养人的最高责任。再如“全血细胞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临床特点,学生据此易将“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同,授课过程中可诱导学生对比“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脾功能亢进”的异同点,两者均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出现骨髓象增生反应不良;“脾功能亢进”则是脾脏对外周血细胞破坏过多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