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中职护生针刺伤现状调查与预防
【摘 要】目的:了解台州中职护生针刺伤现状,探讨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与处理。方法:对本市在医院实习的中职护生36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的七个月内针刺伤发生率为56.2%。刺伤后出血的占81%,刺破表皮占19%。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39%,被未污染针头刺伤占61%。三级医院针刺伤占72%,二级医院针刺伤占28%。结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应该从学校教学,医院制度,护生对针刺的态度,行为和预防等措施减少针刺发生率。同时一旦发生会严格按照流程处理伤口。
【关键词】中职护生针刺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98-02
针刺伤是全球医务人员都会面临的职业危害之一。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每天需完成大量注射、输液等工作,接触针具机会较多,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1-2]。目前,国内关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并不少,但是关于中职护生针刺伤的研究鲜见。而本校每次探望下临床实习生反馈会中总是会出现一个共性问题:学生反应被针刺伤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对中职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就尤为重要,不仅能够了解针刺伤发生的原因,特别对今后的预防起着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市不同级别医院(二级甲等或三级甲等)及不同医院类型(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中职护生361人。
1.2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制定中职护生针刺伤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有无发生针刺伤及针刺伤的经过。第二部分针刺伤后果的认知及处理。第三部分平时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1.3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者将电子问卷的链接发送给调查员。电子问卷每个条目均设置为必答题,若有缺项漏项,系统会自动提醒答题者补充完整,限制答卷只能一次,避免重复问卷。此次共发送361人,有效问卷35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此次共有361名护生接受调查,均为女性,年龄为18~20,临床实习第七个月,三级医院护生226人,二级医院护生135人。
2.2针刺发生情况及原因
实习的七个月内针刺伤发生率为56.2%。发生刺伤的主要在处理注射器和输液器以及静脉穿刺过程中。刺伤后出血的占81%,刺破表皮占19%。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39%,被未污染针头刺伤占61%。三级医院针刺伤占72%,二级医院针刺伤占28%。
分析刺伤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中职护生年纪较小,对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注射后将针帽回套到针头。甚至部分学生用手拔用过注射器的针头。
(2)工作马虎
在输液结束后,给病人拔针时没有按照规定推治疗车进病房,而是空手拔针。拔完没有按照流程将锐器放入锐器盒再用剪刀分离锐器,而是将针头回刺到输液袋的皮塞上,在回刺的过程中刺伤手。
(3)针刺伤相关知识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71%护生认为针刺伤就是皮肤破损,出血。只有29%护士认为会感染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知识的缺乏,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对策
调查可知七个月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为56.2%,其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高达39%。主要针刺发生在针帽回套到针头时及用手拔用过注射器的针头。三级医院针刺伤占72%,二级医院针刺伤占28%。
三级医院护生操作机会比二级医院多,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相对高。
调查还发现部分护生针刺伤后不知道如何处理,不敢报告带教老师。因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合理處理针刺伤就尤为重要。
3.1从思想上重视针刺伤的发生
重视护生下临床前的锐器伤教育,让护生明白针刺伤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疾病。期中最常见并且威胁最大的是HIV、HBV、HCV、梅毒。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针对刺伤后感染的研究分析得出,一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感染可能性分别是0.3%~0.5%、4%~10%,易感人群发生一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是6%~30%。由此可见针刺伤的危害。[3]
3.2护生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调查发现大部分针刺发生在针帽回套到针头时及用手拔用过注射器的针头,而临床明确规定严禁回套任何针帽,特别是病人体内拔下来的针梗。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拔针必须推治疗车进病房。拔下的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用剪刀分离输液皮管跟钢针。肌肉注射针梗直接利用锐器盒的针梗分离器进行分离,严禁徒手进行分离。如果取下针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行注射不得回套针帽,可以重新更换新的注射针梗。不将裸露针梗的注射器相互传递。使用过的针头不可折弯或折断,应将其立即扔进锐器收集盒。
3.3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在校期间加强针刺伤引起院内感染的专项知识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被污染的针刺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在下临床之前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从思想上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从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调查还显示不少同学发生针刺伤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上报带教老师进行必要的处理。有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有些同学由于害怕不敢上报带教老师。因此在学校期间一定要加强针刺伤后的处理流程的培训。指导学生一旦发生针刺伤,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登记,上报,记录受伤时间,受伤经过,伤口情况,是否使用免疫性药物,随访。
受伤当时首先应保持镇静,应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以减少污染的血液回流回体内。用肥皂擦洗伤口并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再用碘伏消毒之后无菌敷料包扎。处理结束立即查看病人免疫四项,如果是阳性患者,受伤者应该立即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并定期进行随访。
3.5提高自身免疫力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3亿人,而切断乙肝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体检时做好登记,对于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的同学在其下临床前嘱其接种疫苗并复查是否接种成功,对于没有成功的可以加种一次,直至接种成功,并且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接种乙肝疫苗是唯一可以有效切断乙肝病毒传播的方法。
3.6医院加强护生职业防护的警惕
医院在护生下临床之前可以适当开展岗前培训,从而是护生从心理上重视职业防护。各个科室可以准备一个警惕本,将入住在病区的已经明确有血液体液传染的病人标记出来,从而使护生在对这些病人操作时提高警惕性。医院制定职业防护流程,一旦护生刺伤按照流程处理,以免护生因为害怕而不敢上报。
参考文献
[1]肖平.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聂圣肖,李欣,孙红等,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9(18):2300-2302
[3]李德华、李洁慧,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0:934, http://www.100md.com(陈玲燕)
【关键词】中职护生针刺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98-02
针刺伤是全球医务人员都会面临的职业危害之一。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每天需完成大量注射、输液等工作,接触针具机会较多,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1-2]。目前,国内关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并不少,但是关于中职护生针刺伤的研究鲜见。而本校每次探望下临床实习生反馈会中总是会出现一个共性问题:学生反应被针刺伤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对中职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就尤为重要,不仅能够了解针刺伤发生的原因,特别对今后的预防起着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市不同级别医院(二级甲等或三级甲等)及不同医院类型(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中职护生361人。
1.2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制定中职护生针刺伤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有无发生针刺伤及针刺伤的经过。第二部分针刺伤后果的认知及处理。第三部分平时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1.3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者将电子问卷的链接发送给调查员。电子问卷每个条目均设置为必答题,若有缺项漏项,系统会自动提醒答题者补充完整,限制答卷只能一次,避免重复问卷。此次共发送361人,有效问卷35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此次共有361名护生接受调查,均为女性,年龄为18~20,临床实习第七个月,三级医院护生226人,二级医院护生135人。
2.2针刺发生情况及原因
实习的七个月内针刺伤发生率为56.2%。发生刺伤的主要在处理注射器和输液器以及静脉穿刺过程中。刺伤后出血的占81%,刺破表皮占19%。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39%,被未污染针头刺伤占61%。三级医院针刺伤占72%,二级医院针刺伤占28%。
分析刺伤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中职护生年纪较小,对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注射后将针帽回套到针头。甚至部分学生用手拔用过注射器的针头。
(2)工作马虎
在输液结束后,给病人拔针时没有按照规定推治疗车进病房,而是空手拔针。拔完没有按照流程将锐器放入锐器盒再用剪刀分离锐器,而是将针头回刺到输液袋的皮塞上,在回刺的过程中刺伤手。
(3)针刺伤相关知识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71%护生认为针刺伤就是皮肤破损,出血。只有29%护士认为会感染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知识的缺乏,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对策
调查可知七个月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为56.2%,其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高达39%。主要针刺发生在针帽回套到针头时及用手拔用过注射器的针头。三级医院针刺伤占72%,二级医院针刺伤占28%。
三级医院护生操作机会比二级医院多,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相对高。
调查还发现部分护生针刺伤后不知道如何处理,不敢报告带教老师。因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合理處理针刺伤就尤为重要。
3.1从思想上重视针刺伤的发生
重视护生下临床前的锐器伤教育,让护生明白针刺伤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疾病。期中最常见并且威胁最大的是HIV、HBV、HCV、梅毒。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针对刺伤后感染的研究分析得出,一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感染可能性分别是0.3%~0.5%、4%~10%,易感人群发生一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是6%~30%。由此可见针刺伤的危害。[3]
3.2护生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调查发现大部分针刺发生在针帽回套到针头时及用手拔用过注射器的针头,而临床明确规定严禁回套任何针帽,特别是病人体内拔下来的针梗。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拔针必须推治疗车进病房。拔下的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用剪刀分离输液皮管跟钢针。肌肉注射针梗直接利用锐器盒的针梗分离器进行分离,严禁徒手进行分离。如果取下针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行注射不得回套针帽,可以重新更换新的注射针梗。不将裸露针梗的注射器相互传递。使用过的针头不可折弯或折断,应将其立即扔进锐器收集盒。
3.3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在校期间加强针刺伤引起院内感染的专项知识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被污染的针刺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在下临床之前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从思想上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从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调查还显示不少同学发生针刺伤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上报带教老师进行必要的处理。有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有些同学由于害怕不敢上报带教老师。因此在学校期间一定要加强针刺伤后的处理流程的培训。指导学生一旦发生针刺伤,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登记,上报,记录受伤时间,受伤经过,伤口情况,是否使用免疫性药物,随访。
受伤当时首先应保持镇静,应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以减少污染的血液回流回体内。用肥皂擦洗伤口并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再用碘伏消毒之后无菌敷料包扎。处理结束立即查看病人免疫四项,如果是阳性患者,受伤者应该立即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并定期进行随访。
3.5提高自身免疫力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3亿人,而切断乙肝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体检时做好登记,对于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的同学在其下临床前嘱其接种疫苗并复查是否接种成功,对于没有成功的可以加种一次,直至接种成功,并且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接种乙肝疫苗是唯一可以有效切断乙肝病毒传播的方法。
3.6医院加强护生职业防护的警惕
医院在护生下临床之前可以适当开展岗前培训,从而是护生从心理上重视职业防护。各个科室可以准备一个警惕本,将入住在病区的已经明确有血液体液传染的病人标记出来,从而使护生在对这些病人操作时提高警惕性。医院制定职业防护流程,一旦护生刺伤按照流程处理,以免护生因为害怕而不敢上报。
参考文献
[1]肖平.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聂圣肖,李欣,孙红等,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9(18):2300-2302
[3]李德华、李洁慧,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0:934, http://www.100md.com(陈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