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血管疾病有哪些?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7-01
说起缺血性血管疾病,大部分人们对该病并不陌生,因为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关于缺血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
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以称其为脑缺血性疾病,是指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
常见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24小时内便可完全恢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但是,一般在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3)进展性卒中(PS),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病情加重,超过6小时,才会达到高峰,脑内可出现梗死灶,常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4)完全性卒中(CS),发病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I),在脑梗死中约占10%,多发生在临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6)腔隙梗死(LI),是一种由于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一般直径在3-20mm范围内,在脑梗死中约占12%-25%。
病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较多,病理机制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认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该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治疗方案:(1)内科治疗。早期给予抗凝治疗,首次口服2-6mg华法林,2-8mg为维持剂量,至少用药半年,停止发作或者发作次数减少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根据血压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与舒张压在安全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成分异常的疾病,如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2)外科治疗。颈外动脉狭窄,可行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血管形成术(或者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人造血管移植术)、颈部动脉旁路术(仅仅适用于治疗颅外动脉完全闭塞病人)、Fogarty导管法(属于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一种备选方法)。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较常用]、大网膜颅内移植术(IOT)(适用于颈外动脉已结扎或闭塞病人)、颞肌脑贴附术(适合用于不可能大网膜颅内移植的病人)、颅内动脉血栓摘除术(一般用于颅内颈内动脉或MCA主干栓塞者,且要求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等。
2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VD),主要包括冠心病事件(CHD)和脑卒中(stroke),现在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增加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形成机制: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加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时间一久,容易形成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这便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粥样斑块越积越多,血管腔不断变窄,或者阻塞,则可能引起该病。
危险因素:高血压、肥胖、吸烟、高血脂、高血糖等。
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坚持低脂低热量饮食,适当参与体育锻炼,若是血脂超标,需遵照医嘱对症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化浊降脂的中成药,例如血脂灵胶囊,血脂超标严重者,可配合西药,调节血脂,控制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在安全范围内,有效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不管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或者是缺血性心血管病,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危害,增加病人的身心负担,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因此,临床建议,一旦确诊缺血性血管疾病,需尽早对症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 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11):84-93.
[2]周志明, 徐格林, 刘新峰.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 8(12):1294-1296.
[3]王增武, 郝光, 王馨,等. 我國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35(10):1000-1000.
作者简介:
杨卓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擅长颅脑外伤,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椎管占位等疾病的诊治,致力于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科普, http://www.100md.com
说起缺血性血管疾病,大部分人们对该病并不陌生,因为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关于缺血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
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以称其为脑缺血性疾病,是指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
常见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24小时内便可完全恢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但是,一般在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3)进展性卒中(PS),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病情加重,超过6小时,才会达到高峰,脑内可出现梗死灶,常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4)完全性卒中(CS),发病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I),在脑梗死中约占10%,多发生在临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6)腔隙梗死(LI),是一种由于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一般直径在3-20mm范围内,在脑梗死中约占12%-25%。
病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较多,病理机制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认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该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治疗方案:(1)内科治疗。早期给予抗凝治疗,首次口服2-6mg华法林,2-8mg为维持剂量,至少用药半年,停止发作或者发作次数减少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根据血压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与舒张压在安全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成分异常的疾病,如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2)外科治疗。颈外动脉狭窄,可行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血管形成术(或者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人造血管移植术)、颈部动脉旁路术(仅仅适用于治疗颅外动脉完全闭塞病人)、Fogarty导管法(属于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一种备选方法)。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较常用]、大网膜颅内移植术(IOT)(适用于颈外动脉已结扎或闭塞病人)、颞肌脑贴附术(适合用于不可能大网膜颅内移植的病人)、颅内动脉血栓摘除术(一般用于颅内颈内动脉或MCA主干栓塞者,且要求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等。
2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VD),主要包括冠心病事件(CHD)和脑卒中(stroke),现在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增加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形成机制: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加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时间一久,容易形成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这便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粥样斑块越积越多,血管腔不断变窄,或者阻塞,则可能引起该病。
危险因素:高血压、肥胖、吸烟、高血脂、高血糖等。
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坚持低脂低热量饮食,适当参与体育锻炼,若是血脂超标,需遵照医嘱对症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化浊降脂的中成药,例如血脂灵胶囊,血脂超标严重者,可配合西药,调节血脂,控制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在安全范围内,有效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不管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或者是缺血性心血管病,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危害,增加病人的身心负担,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因此,临床建议,一旦确诊缺血性血管疾病,需尽早对症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 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11):84-93.
[2]周志明, 徐格林, 刘新峰.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 8(12):1294-1296.
[3]王增武, 郝光, 王馨,等. 我國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35(10):1000-1000.
作者简介:
杨卓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擅长颅脑外伤,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椎管占位等疾病的诊治,致力于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科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