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创伤
编号:13539324
预见性创伤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98
     【摘 要】目的: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30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可促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提升,对并发症发生预防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同时对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显著提升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创伤性骨折;预见性创伤护理;抢救;并发症;满意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在各行业生产过程中,难免出现意外事件,其中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因素,导致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1]。急诊科中,创伤性骨折比较常见,属于损伤性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如救治不及时,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会带来严重威胁[2]。因此,急诊科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最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本次研究对30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预见性创伤护理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30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2岁,平均(38.6±2.4)岁,骨折部位:9例四肢骨折、3例头颈部骨折、3例腰椎骨折,受伤原因:8例交通事故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暴力损伤;观察组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3岁,平均(38.9±2.3)岁,骨折部位:10例四肢骨折、3例头颈部骨折、2例腰椎骨折,受伤原因:9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空坠落伤、3例暴力损伤。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创伤性骨折;排除精神疾病者、意识障碍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局部有感染病灶者等。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患者进入急诊科后给予患者病情判断、生命体征监测,快速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给予患者指导等。

    观察组给予急诊预见性创伤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预见性护理小组建立。在急诊科内,选择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共包含8名急诊科护士;小组建立后,由护士长组织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近年急诊创伤性骨折疾病、护理方法、并发症预防措施等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重点针对急诊护理措施优化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使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技术强化的同时,责任意识也能得到提升。同时,针对培训效果,通过现场模拟、分组考核方式对小组成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的实现。

    2)预防休克护理。急诊科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进行监测,对患者做好综合评估后,再给予护理支持。所以,具体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急诊科医师进行紧急处理,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詳细了解患者出血情况及血型,及时联合血库进行备血,如患者出血量大、情况紧急下给予患者双通道输血。此外,对患者的尿量、颜色等尿液情况尽心观察与记录。

    3)预防窒息护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呼吸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如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出现呼吸不畅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气道堵塞情况立即进行检查,如气道内存在堵塞物,则需迅速清除,恢复患者气道通畅;如堵塞物难以清除,堵塞严重,为避免患者出现窒息,则需进行气管插管补充氧气。

    4)预防感染护理。在急诊护理中,常规预防感染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配合医生对患者骨折类型、骨折部位进行确定,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并详细观察骨折部位出血情况。在手术结束后,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护理过程中,如对患者进行创面换药时,要求护理人员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创面造成二次损伤。如术后患者创口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时,则需根据创口性质的不同,对止血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确保彻底止血。需要注意的是,对创口进行包扎止血,止血带不宜过紧或过松,保持松紧适中,避免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或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5)预防心理护理。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多数为突发事件引起,加之骨折发生后受剧烈疼痛的影响,患者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急诊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救治时,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镇静;尤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针对患者骨折情况、治疗及护理方案、注意事项等均需向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恢复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急诊救治效果的实现。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问卷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1-不满意率。, 百拇医药(单红英)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