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912
编号:13848660
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风险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912
     【摘 要】目的:探究在疫苗预防接种中规避不良反应风险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本社区接种中出现的128例不良反应门诊报告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就此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结果:经分析统计:在疫苗注射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事件中,发生一般反映的概率最高为76.56%(98/128);发生异常反应的概率其次,发生率为21.09%(27/128);发生偶合反应的概率最小,仅为2.34%(3/128)。结论:在疫苗预防接种,合理规避不良反应风险,采取不良反应规避措施,可进一步提升疫苗使用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规避途径;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风险;处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2-0084-01

    伴随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免疫预防的重视也有所增加,这就促使现阶段愿意接种疫苗的人不断增多。但伴随而来的则是一些疫苗接种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不断增加,因而在预防疫苗接种中,合理控制不良反应风险就成为了疫苗接种中至关重要的关键[1]。对此,本次研究主要以本社区疫苗接种中存在的128例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风险以及应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现整理本次研究具体内容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本社区接种中出现的128例不良反应门诊报告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病例中,男性65例,女性63例;纳入年龄范围介于0-12岁,均值(3.25±2.06)。

    1.2 方法 选取本社区接种中出现的128例不良反应门诊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其不良反应诊断标准对纳入病例进行分级整理,结合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以及偶合反应,并通过统计学计算全面整理不同等级分级情况。

    1.3 观察指标 整理免疫注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探究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风险,以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措施。

    1.4 統计学方法 本研究针对纳入数据采取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涉及计量部分以(±s)表示,t检验;涉及计数部分以(%)表示,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疫苗注射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事件中,一般反映发生率为76.56%(98/12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1.09%(27/128);偶合反应发生率为2.34%(3/128),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伴随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国民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现阶段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就促使现阶段自愿接受疫苗接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而伴随注射疫苗人数的增加,就导致在疫苗在注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情况也随之增加。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为疫苗接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会打击到大众对疫苗接种安全性的认可,对疫苗接种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此,就需要进一步结合疫苗注射中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对免疫接种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规避,并科学掌握规避免疫接种风险、处理不良反应时间的措施,促进疫苗使用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免疫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红肿侵袭、发热、局部硬结、热性惊厥、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以及昏厥等几种不良情况,而综合整理发生这些不良反映的等级可以发现,其中发生一般不良反应的人数最多,占比76.56%(98/128);其次是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1.09%(27/128);最后是偶合反应,发生率为2.34%(3/128)。由此可见,在疫苗注射中,不良反应发的发生仍比较常见,因而及时采取有效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对确保疫苗注射的安全性而言十分重要。从疫苗注射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来看,为进行有效的规避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应对:

    第一、做好免疫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2]。在开展免疫工作的过程中,可及时结合接种疫苗的种类及疾病情况对接种者或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对应的免疫知识宣传,并将在疫苗注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应的护理措施等详细告知接种者及接种儿童家长,从而科学规避疫苗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第二、要严格控制疫苗质量[3]。在免疫接种工作中,疫苗质量至关重要,对此就需要免疫接种工作人员严格控制好疫苗质量,确保疫苗的合格性与有效性;针对疫苗注射来源及注射器的采购等均需做好把控,并确保疫苗的运输过程为全程冷链运输,严格把关疫苗品质。第三、要严格控制接种环境。在疫苗注射中需将注射室安排在明亮、宽敞、空气流通的环境中,要确保工作区域、工作台的布置合理,在接种前还需对疫苗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疫苗批号、有效期、颜色、标签、性状等,在接种时则需要严格依据无菌操作进行。第四、若接种者在疫苗接种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则需要工作人员保持镇定,充分结合自身掌握的医学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措施,合理地与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缓解其恐慌心理,避免事态恶化。此外,在不良反应事件处理后还需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并向上级部门报告,从而为后期接种工作的改善提供资料,规避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综上,在疫苗预防接种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进一步促进疫苗使用安全性的提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疫苗使用质量,应加以普及。

    参考文献

    [1] 余慧. 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v.5;No.256(43):182-183.

    [2] 赵月琳, 祝丙华, 陈秀奇,等. 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J]. 口岸卫生控制, 2019, 24(001):28-30.

    [3] 郑少清.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症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规范化疫苗[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008(006):145-147,170., 百拇医药(白金环 高风丽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