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先天性心脏病
编号:13696017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医药与保健》 20143
     【摘 要】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极易发生或加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症状,因此术后及时给予患儿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是保证其术后恢复的重要条件。本文将通过我院收治的320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对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作一报道。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婴幼儿生命的疾病之一,随着胸心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在婴幼儿时期加以纠正。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体质虚弱,加上手术创伤、术中失血及术后分解代谢增加,极易发生负氮平衡,而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全,因此及时补充热能、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对婴幼儿的这一特殊情况,根据营养支持科学的选择,提供相应的专业护理,以减少并发症,保证患儿的术后顺利恢复。现将32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成都军区总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2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173例,女147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室间隔缺损122例(38.1%),房间隔缺损54例(16.9%),法洛四联症61例(19.1%),法洛三联症5例(1.6%),动脉导管未闭15例(4.7%),其余先天性心脏疾病63例(19.7%)。

    1.2 方法 术后均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营养补给不足或不适宜肠内营养时辅以完全胃肠外营养。临床工作中,多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肠内营养的时间和营养供给是否恰当充分与预后密切相关。其通过口服或鼻饲途径实施。本研究所有病例术后均留置胃管开放引流行胃肠减压。

    1.2.1 新生儿 小婴儿拔除气管插管后4小时,若胃管内引流液减少或无咖啡色液体,可尝试经鼻胃管注入5-10ml5%葡萄糖,观察患儿有无胃肠道反应,2-3小时内无呕吐、恶心等胃肠道症状,放开胃管后如无液体流出,可给予母乳或牛奶喂养患儿。母乳喂养是6个月内的患儿的首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气管插管拔除后胃管可暂时不予以拔出,5-6小时后开始经口母乳或牛奶。已开始进食的患儿静脉输液量应减少一半以下,并注意保持输液管道通畅。

    1.2.2 手术当日拔除气管插管的患儿 术后第一天早晨可开始进流食,肠鸣音恢复正常后可改半流饮食。吸痰或胸部体疗都应在进食前半小时进行。对喂奶的新生儿,小婴儿应遵医嘱按时,按量喂奶。牛奶的温度以30-40℃为宜。奶瓶略抬高,喂奶后常规拍背,防止呛奶窒息。奶瓶、奶嘴使用后都要及时清洗,并消毒。术后第二日仍不能停呼吸机的患儿,常规予以鼻饲。长期气管插管的患儿,拔管前4小时应停止鼻饲,避免误吸。

    1.3 结果 320例患儿中,21例带气管插管时间超过72h,9例超过120h,因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无1例发生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有效地预防了术后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成功率。

    2 护理所供饮食

    需营养搭配均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之间比例合理,并保持患儿内环境稳定。术后脱呼吸机6h后试饮水,若无反酸、呕吐现象,可进50ml流质饮食,观察其胃肠道反应,为防肠胀气,尽量不给予牛奶、豆浆等。注意无菌操作,保证饮食清洁,减少胃肠道感染的几率。营养液的温度以30-40℃为宜,避免对胃肠道造成损伤。喂养前先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取半卧位,进食后避免刺激以免引起呕吐、反流及误吸等情况发生;管饲时应选用优质硅胶胃管,管径适宜,保证其固定在位且通畅,防止意外脱管。管喂前需开放胃管10分钟,并进行抽吸,保证胃管是否在胃内及了理解胃排空情况,每次注入量不宜超过60ml,间隔2-3h。注入后需用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喂食物后,需轻拍背部,以疏解胃内的空气,避免吸入空气或身体太冷发生过敏反应。配置牛奶时宜稀释,使其中矿物质、酪蛋白浓度降低,从而避免加重患儿消化道、肾脏、肝脏的负担。糖、盐比例适宜,对喂养困难的患儿应耐心喂养,少量多餐,避免呛咳、误吸和呼吸困难情况发生。婴儿一旦发生呕吐要立即吸引口腔,清除口腔呕吐物。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是否有胃肠胀气的情况,仔细记录胃液、呕吐物,大便的量、颜色、性状,及时调整喂养量及间歇时间长短。若患儿有腹胀、呕吐等情况应暂缓进食,待症状缓解后方可恢复进食。每日常规予以2次口腔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协助营养师评估患儿的营养状态。同时,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其心情愉悦,有利于其进食的配合和疾病的康复。

    3 讨论

    胃肠道不仅是个庞大的消化器官,更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道黏膜通透性极大增加,容易引起细菌移位,从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更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肠道喂养可尽快改善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促进消化道激素分泌和帮助肠道黏膜的生理功能恢复,促进患儿吸收消化营养成分。所以术后早期营养支持胃肠内营养作为首选[1]。先心病患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全身骨骼、器官都处于发育不成熟的状态。研究认为患儿进入ICU24-48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早期肠内营养禁忌证情况下应开始喂养[2]。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危重患者应激反应和分解代谢程度,促进合成代谢和机体恢复,维持和改善肠道及机体免疫功能。但术后对液体摄入的限制导致两者矛盾突出,而营养不良又将影响全身脏器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从而导致自主呼吸无力、代谢紊乱、伤口愈合延迟等情况发生,因此小儿先心病术后尽早建立正常的营养供应十分必要。婴幼儿胃肠动力相对成人较弱,因此对于摄入食物的质量和数量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患儿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若条件许可,宜尽最大程度地利用肠道,一是尽量按照生理途径予以摄食,二是可以保护肠道的各种免疫、内分泌及对其他器官的良性影响。适合的营养有助于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调整细胞代谢,增加免疫功能,只有在保证充足的能量和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下,才能保证其它治疗发挥作用,从而促进患儿康复。此外,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儿的食欲,从而有效的增加患儿经口摄入量[3]。作为ICU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专业、细心、体贴、耐心,术后及时科学的给予患儿肠内营养,为患儿的术后恢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志浩,苏肇伉,陈冬英.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道通透性的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2007,5(1):7-11.

    [2] 贾鑫磊,钱素云,等.小儿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6):25-29.

    [3] 郜青,周建萍,等.心理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儿童营养摄入的影响[J].沈阳部队医药,2003,1., 百拇医药(杨婷)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