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外科护理工作专业性强,患者大多都需要进行手术,导致参与能力大大降低,而首要仍是治疗外科疾病最重要,乃至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手术室作为治疗的医疗场所,工作环境和性质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手术室护理指的是在围术期针对手术、麻醉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1],在此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态度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对于手术室复杂的工作环境,护士作为职业危险的高危人群极易被利器刺伤、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导致手术室护士存在较大的思想压力。
1 职业风险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在手术中护士在传递、使用及清洗利器时非常容易损伤自己;手术中C臂机的应用,护士在协助拍片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辐射的风险;手术间用紫外线消毒时,紫外线可直接刺激眼睛和皮肤,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1.2 化学性因素 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消毒液挥发后散发的气味、组织烧灼时的烟雾以及全麻药物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易导致哮喘、肺水肿、皮炎、甚至致畸、致癌。
, 百拇医药
1.3 心理和生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导致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遇到某些大手术如:股骨头置换、多指再植等,手术时间较长,护士常常超负荷运转,再者遇到抢救病人时[2],给护士的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夜班较多,夜间不能睡觉,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睡眠质量下降。
2 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因素
有个别护士自身责任心不强,出现接错病人、用药错误、术中体位摆放错误、术后护送病人不当及与病房护士交接不详细、各种引流管固定不当、术中所取的标本留取、保存方法不当、手术清点单、记录单书写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手术器械及敷料清点不及时、不认真、器械清洗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锐器刺激性伤、特、大手术时器械、物品准备不充分、不符合手术要求、手术室卫生打扫不彻底等。
3 管理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些制度的不健全和各项操作规程不规范,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缺少考核及培训,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未能严格按要求落到实处,存在以经验代替制度的现象;由于人员少,导致新进入的护士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在短时间内就进行上岗操作;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缺乏对医疗、护理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同时也导致护理纠纷的增加,护理质量的下降等。
, 百拇医药
4 管理对策
4.1 加强管理力度,对护士增强责任心、慎独精神的教育 在平时的交班及业务学习当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及一些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目的是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科室根据情况成立专门的小组并指定责任人,定期及不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护士认识到手术室工作的重要性与危险性,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3];每周抽出半天的时间对本周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并制定出管理措施;根据工作能力选派业务精英到上级大医院学习进修,鼓励参加一些短期的培训及学术交流会,学成后向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每月组织业务查房一次,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必须加大对一些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如:查对制度、器械清点制度等预防差错和事故。
4.2 加强职业风险管理 针对工作中频繁发生的针刺伤、辐射、特殊气味等对护理人员机体的损伤和不利影响,加大此方面的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切实增强护士的自身防范意识,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备齐防护用具,并监督工作人员合理使用[4],以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如为了避免锐器的损伤,在器械传递时严禁徒手传递应改为放托盘中,在清洗时要合理分类,并配戴合适的手套,注射器严禁回套针帽;如果遇到针刺伤,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处理:反复挤压伤口周围使伤口出血,流水反复冲洗后进行消毒,如患者没有抗体应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并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控办进行登记,以便得到更好的指导;术中需要透视时,若护士为孕妇或者正准备怀孕,应穿好防护服,最好请别的同事帮忙,等照射完后再进行手术间,以减少辐射;配备消毒液时应掌握好浓度,并戴好口罩、面罩及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使用后必须严密加盖集中放置于通风良好处;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制,对有要求及有困难者应给予适当的解决或照顾,合理安排工作量,以使其感受到科室的温暖,更安心的工作。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合理、深入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提供有效的管理对策,可明显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赛琴,蒋劲林,郑玩华,等.手术室患者护理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16-217.
[2] 王岩.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57-258.
[3] 程真霞.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139-140.
[4] 周加玲,王志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3):1764-1766., 百拇医药(赵亚茹等)
1 职业风险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在手术中护士在传递、使用及清洗利器时非常容易损伤自己;手术中C臂机的应用,护士在协助拍片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辐射的风险;手术间用紫外线消毒时,紫外线可直接刺激眼睛和皮肤,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1.2 化学性因素 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消毒液挥发后散发的气味、组织烧灼时的烟雾以及全麻药物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易导致哮喘、肺水肿、皮炎、甚至致畸、致癌。
, 百拇医药
1.3 心理和生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导致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遇到某些大手术如:股骨头置换、多指再植等,手术时间较长,护士常常超负荷运转,再者遇到抢救病人时[2],给护士的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夜班较多,夜间不能睡觉,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睡眠质量下降。
2 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因素
有个别护士自身责任心不强,出现接错病人、用药错误、术中体位摆放错误、术后护送病人不当及与病房护士交接不详细、各种引流管固定不当、术中所取的标本留取、保存方法不当、手术清点单、记录单书写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手术器械及敷料清点不及时、不认真、器械清洗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锐器刺激性伤、特、大手术时器械、物品准备不充分、不符合手术要求、手术室卫生打扫不彻底等。
3 管理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些制度的不健全和各项操作规程不规范,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缺少考核及培训,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未能严格按要求落到实处,存在以经验代替制度的现象;由于人员少,导致新进入的护士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在短时间内就进行上岗操作;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缺乏对医疗、护理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同时也导致护理纠纷的增加,护理质量的下降等。
, 百拇医药
4 管理对策
4.1 加强管理力度,对护士增强责任心、慎独精神的教育 在平时的交班及业务学习当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及一些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目的是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科室根据情况成立专门的小组并指定责任人,定期及不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护士认识到手术室工作的重要性与危险性,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3];每周抽出半天的时间对本周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并制定出管理措施;根据工作能力选派业务精英到上级大医院学习进修,鼓励参加一些短期的培训及学术交流会,学成后向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每月组织业务查房一次,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必须加大对一些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如:查对制度、器械清点制度等预防差错和事故。
4.2 加强职业风险管理 针对工作中频繁发生的针刺伤、辐射、特殊气味等对护理人员机体的损伤和不利影响,加大此方面的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切实增强护士的自身防范意识,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备齐防护用具,并监督工作人员合理使用[4],以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如为了避免锐器的损伤,在器械传递时严禁徒手传递应改为放托盘中,在清洗时要合理分类,并配戴合适的手套,注射器严禁回套针帽;如果遇到针刺伤,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处理:反复挤压伤口周围使伤口出血,流水反复冲洗后进行消毒,如患者没有抗体应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并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控办进行登记,以便得到更好的指导;术中需要透视时,若护士为孕妇或者正准备怀孕,应穿好防护服,最好请别的同事帮忙,等照射完后再进行手术间,以减少辐射;配备消毒液时应掌握好浓度,并戴好口罩、面罩及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使用后必须严密加盖集中放置于通风良好处;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制,对有要求及有困难者应给予适当的解决或照顾,合理安排工作量,以使其感受到科室的温暖,更安心的工作。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合理、深入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提供有效的管理对策,可明显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赛琴,蒋劲林,郑玩华,等.手术室患者护理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16-217.
[2] 王岩.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57-258.
[3] 程真霞.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139-140.
[4] 周加玲,王志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3):1764-1766., 百拇医药(赵亚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