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30例
【摘 要】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总结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31髋。男性2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方法参照Amstutz和Nelson提出的标准方法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3.5年。30例患者31髋评价25优6良,优良率100%。无股骨颈骨折、无脱位、无感染。结论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坏死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和常见骨关节病,好发年龄30-50岁。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能够彻底治疗的一种方法,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其优越性在于不改变髋关节正常解剖结构、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保留关节高活动度等。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30例31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获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3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5岁),单侧置换29例,双侧置换1例。31髋按Ficat and Arlet分期:Ⅱ期7例,Ⅲ期19例,Ⅳ期5例。病例选择标准:首次接受手术治疗;临床有不同程度髋关节活动受限及疼痛;有手术适应症。
1.2 手术方法
1.2.1 入路、假体选择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施术者取后外侧切口充分暴露患侧髋臼,脱出股骨头后测量股骨颈直径,确定股骨头假体的型号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髋臼假体型号。
1.2.2 髋臼假体安装 暴露患侧髋臼后尽量清除髋臼内的软组织,充分显示臼底,由大到小按顺序选择髋臼锉磨削髋臼,磨削时按沿正常方向直至适合选定的髋臼假体。置入髋臼假体前先用试模测试磨削后的髋臼大小,若大小合适,将髋臼冲洗干净后按照正常倾角方向置入假体。
, 百拇医药
1.2.3 股骨头假体安装 参照术前影像检查(骨盆X线平片)测量、拟定股骨颈中心定位器的位置。检查患侧股骨头并将病变组织清除,从股骨头顶部中心与股骨颈长轴平行打入导针,用空心钻顺导针钻孔,孔深超过股骨头假体中心柄1cm以上。将导针、空心钻退出后插入粗导杆,选择股骨颈粗细相近的桶状锉磨削股骨头,沿导杆方向磨削直至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退出导杆,选择与股骨颈粗细相同的截骨导向器套在磨削后的股骨头上截除多余部分。重新插入导杆,然后用锥形锉将股骨头磨削成斜角圆柱形,磨削后的股骨头外径要与股骨头假体内径相匹配。用3.5mm钻头在股骨头表面均匀钻孔,钻孔数目8-10个,深度达硬化骨和带血供骨下5mm左右。将股骨头表面彻底冲洗干净后拭干。将调制好的骨水泥均匀涂布在股骨头表面和假体的内面,假体中轴柄插入股骨颈钻好的孔内,持续加压直至骨水泥干固,将多余骨水泥清除,股骨头回纳髋臼,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后置引流逐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侧肢体取中立或外展中立位加外固定。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患肢科学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可在陪护家属协助下做足、踝关节的被动运动,术后3天左右可做膝关节的肌肉屈伸动作,术后1周左右可借外力下床活动,1月后逐渐正常负重。
, 百拇医药
1.4 随访与评价 术后1月、3月、6月、9月、1年随访,满1年后每半年随访一次,满2年后每年随访一次。采用电话和邮件方式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
2 结果
30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6年4个月,平均3年6个月。30例31髋评价25优6良,优良率100%。无1例出现股骨颈骨折、脱位、感染等合并症。
3 讨论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病和骨科常见病,好发年龄30-50岁间,治疗不及时或病程后期常合并股骨头塌陷、髋关节骨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青壮年患者劳动力,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一种可彻底治疗的方法,在高龄患者中疗效较好,但在低年龄组特别40岁以下远期疗效较差。Dorr[1]等报道的一组年龄45岁以下病例疗效不满意;另一组30岁以下长期随访病例追踪16年后效果均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年龄组患者年龄较轻,多数仍从事体力劳动,关节承重和活动度大,从而增加其早期翻修率和多次翻修率。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它具有手术损伤小、保留髋关节解剖结构、术后具有较高的关节活动度、必要时可多次翻修且不影响效果等优点。Daniel[2]等报道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
, 百拇医药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最早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材料和技术不成熟效果并不理想,易导致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磨损等一系列并发症,Freeman[3]等报道的一组平均随访时间3.2年的病例成功率仅为79%。之后通过材料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在临床逐渐得到进一步的认可,Amstutz[4]等报道的一组随访2-6年病例优良率为94.4%。本组病例优良率100%,和国内外的报道相一致。但是由于本组病例数相对较少且随访时间有限,远期疗效还需要更多病例和更长随访时间来证实。但我们的体会是只要严格病例选择,注重手术操作细节,就可以有效保证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和术后关节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Dorr LD, Kane TJ,Conaty JP. Long-term results of cemen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45 years old or younger. A 16-year follow-up study. [J] arthroplasty,1994,9(5):453-456.
, 百拇医药
[2] Daniel J, Pynsent PB, McMinn DJ. Metal-on-metal resurfacing of the hip in patients under the age of 55 years with osteoarthritis.[J] bone Joint Surg, 2004,86(2):177-184.
[3] Freeman, MAR, Bradley GW.ICLH double cup arthroplasty.[J]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82,13(4):799-811.
[4] Amstutz HC, Campbell PA, Le Duff MJ. Fracture of the neck of the femur after surface arthroplasty of the hip.[J]bone Joint Surg.2004,86-A(9):1874-1877., 百拇医药(石燕会)
【关键词】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坏死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和常见骨关节病,好发年龄30-50岁。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能够彻底治疗的一种方法,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其优越性在于不改变髋关节正常解剖结构、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保留关节高活动度等。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30例31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获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3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5岁),单侧置换29例,双侧置换1例。31髋按Ficat and Arlet分期:Ⅱ期7例,Ⅲ期19例,Ⅳ期5例。病例选择标准:首次接受手术治疗;临床有不同程度髋关节活动受限及疼痛;有手术适应症。
1.2 手术方法
1.2.1 入路、假体选择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施术者取后外侧切口充分暴露患侧髋臼,脱出股骨头后测量股骨颈直径,确定股骨头假体的型号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髋臼假体型号。
1.2.2 髋臼假体安装 暴露患侧髋臼后尽量清除髋臼内的软组织,充分显示臼底,由大到小按顺序选择髋臼锉磨削髋臼,磨削时按沿正常方向直至适合选定的髋臼假体。置入髋臼假体前先用试模测试磨削后的髋臼大小,若大小合适,将髋臼冲洗干净后按照正常倾角方向置入假体。
, 百拇医药
1.2.3 股骨头假体安装 参照术前影像检查(骨盆X线平片)测量、拟定股骨颈中心定位器的位置。检查患侧股骨头并将病变组织清除,从股骨头顶部中心与股骨颈长轴平行打入导针,用空心钻顺导针钻孔,孔深超过股骨头假体中心柄1cm以上。将导针、空心钻退出后插入粗导杆,选择股骨颈粗细相近的桶状锉磨削股骨头,沿导杆方向磨削直至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退出导杆,选择与股骨颈粗细相同的截骨导向器套在磨削后的股骨头上截除多余部分。重新插入导杆,然后用锥形锉将股骨头磨削成斜角圆柱形,磨削后的股骨头外径要与股骨头假体内径相匹配。用3.5mm钻头在股骨头表面均匀钻孔,钻孔数目8-10个,深度达硬化骨和带血供骨下5mm左右。将股骨头表面彻底冲洗干净后拭干。将调制好的骨水泥均匀涂布在股骨头表面和假体的内面,假体中轴柄插入股骨颈钻好的孔内,持续加压直至骨水泥干固,将多余骨水泥清除,股骨头回纳髋臼,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后置引流逐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侧肢体取中立或外展中立位加外固定。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患肢科学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可在陪护家属协助下做足、踝关节的被动运动,术后3天左右可做膝关节的肌肉屈伸动作,术后1周左右可借外力下床活动,1月后逐渐正常负重。
, 百拇医药
1.4 随访与评价 术后1月、3月、6月、9月、1年随访,满1年后每半年随访一次,满2年后每年随访一次。采用电话和邮件方式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
2 结果
30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6年4个月,平均3年6个月。30例31髋评价25优6良,优良率100%。无1例出现股骨颈骨折、脱位、感染等合并症。
3 讨论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病和骨科常见病,好发年龄30-50岁间,治疗不及时或病程后期常合并股骨头塌陷、髋关节骨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青壮年患者劳动力,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一种可彻底治疗的方法,在高龄患者中疗效较好,但在低年龄组特别40岁以下远期疗效较差。Dorr[1]等报道的一组年龄45岁以下病例疗效不满意;另一组30岁以下长期随访病例追踪16年后效果均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年龄组患者年龄较轻,多数仍从事体力劳动,关节承重和活动度大,从而增加其早期翻修率和多次翻修率。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它具有手术损伤小、保留髋关节解剖结构、术后具有较高的关节活动度、必要时可多次翻修且不影响效果等优点。Daniel[2]等报道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
, 百拇医药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最早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材料和技术不成熟效果并不理想,易导致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磨损等一系列并发症,Freeman[3]等报道的一组平均随访时间3.2年的病例成功率仅为79%。之后通过材料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在临床逐渐得到进一步的认可,Amstutz[4]等报道的一组随访2-6年病例优良率为94.4%。本组病例优良率100%,和国内外的报道相一致。但是由于本组病例数相对较少且随访时间有限,远期疗效还需要更多病例和更长随访时间来证实。但我们的体会是只要严格病例选择,注重手术操作细节,就可以有效保证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和术后关节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Dorr LD, Kane TJ,Conaty JP. Long-term results of cemen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45 years old or younger. A 16-year follow-up study. [J] arthroplasty,1994,9(5):453-456.
, 百拇医药
[2] Daniel J, Pynsent PB, McMinn DJ. Metal-on-metal resurfacing of the hip in patients under the age of 55 years with osteoarthritis.[J] bone Joint Surg, 2004,86(2):177-184.
[3] Freeman, MAR, Bradley GW.ICLH double cup arthroplasty.[J]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82,13(4):799-811.
[4] Amstutz HC, Campbell PA, Le Duff MJ. Fracture of the neck of the femur after surface arthroplasty of the hip.[J]bone Joint Surg.2004,86-A(9):1874-1877., 百拇医药(石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