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变化
第1页 |
参见附件(266KB,2页)。
文章编号:1004-9231(2007)02-0074-02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肝移植病人中约90%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因此,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防治是临床工作关注的重点。目前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与高效价免疫血清球蛋白(HBIG)并保持血清HBsAb在一定浓度范围,对于肝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有良好的效果。本实验通过监测27例乙型肝炎相关受体在被动输入HBIG条件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的动态变化,协助临床正确用药,预防乙型肝炎复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7例,于2004年3月—2006年8月在本院实施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所有供肝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正常。术后均存活,27例病人随访达18个月,其中15例随访2年,至随访结束时均存活。另有12例术后时间不到2年,故2年时的病例只有15例 。病人平均年龄47岁(31—60岁),其中男25例(92.6%),女2例(7.4%)。27例术前经专家诊断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术中无肝期均予HBIG 2 000—4 000U注射。为防止HBV再感染,病人术后均在进食后开始口服拉米呋啶100mg/d,并持续维持,且根据受体HBsAb的滴度水平不断调整HBIG的用法用量,实施个体化治疗。前3个月HBsAb越高越好,以后维持血清HBsAb滴度在200IU/L以上。
1.2 观察时间点
系统的监测受体术前、术后4d、1周、2周、3周、1、2、3、6、12、18、24个月这12个时间段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滴度的变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