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0091
五星级医生的培养(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第7期
     4“五星级医生”的培养

    段琼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2l世纪的医疗卫生服务将彻底走出学科和服务高度分化的“象牙塔”,向多样化、社会化、个性化、终身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我国的医学教育专家根据以上要求,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人才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背景,必须进行医学教育改革。这种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方法的改革两个方面。预防医学以及以“预防为导向”的全科/家庭医学成为世界医学的主流。应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互动式教学(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快速反应等)。

    孔繁增(河北北方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传统的“一个医生,一个病人,开一个处方,做一个手术”的纯治疗模式,将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的治疗模式,以更好地体现医学与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的结合。
, http://www.100md.com
    加强人文社会生物心理等学科与专业课程的综合。增加教学计划中人文、群体和行为科学的比重,开设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卫生管理、卫生经济、初级卫生保健、全科医学基础、社会医学、医学美学、医学逻辑等课程很有必要。可将上述课程与专业课相渗透,或以病例作为引入人文社会生物心理等学科的载体。也可将小学科综合成大课程,用指导性课程来取代大课灌输,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将会有利,如把伦理学、生物统计学、营养学、流行病学、行为科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学科综合成跨基础科学与临床科学领域的“医学与社会”、“健康与疾病概论”等课程,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病人、人群和社区环境中去。

    赵宏(青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应树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学观念。培养在学习上有独立性、在工作上有创造性、在集体中有合群性、在社会上有适应性、在医疗上有责任心,既有治病的本事,又是预防的能手,既对病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有足够的了解,又能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负担的“五星级医生”。工作重点是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为主线,相关学科紧密衔接、交叉渗透,教学内容的选材和涵盖交叉体现整合优势,体现课程结构及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在压缩总学时的前提下,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等选修课程,安排较充分的自由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 百拇医药
    优化课程结构是对传统的学科进行重组,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实现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渗透。在课程内容方面,可在前期学习阶段将基础学科同临床联系起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学习。可试行临床教师参加基础课教学,基础课教师参加临床查房,或实行一、二年级学生参加以社区见习为基础的社会实践。

    建立科学的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将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要使考试测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教学评价成为创新教育的外在着力点。

    刘琥(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精于医术,而且应同时胜任服务于个体和群体的,承担集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服务的职责。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预防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宣传,特别是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从教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加以改革。综观国内临床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现状,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群体预防,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习内容均与临床医学相脱节;即使是诸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医学方法学亦与医疗实践相去甚远,不能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
, 百拇医药
    谢娟(天津医科大学 ):

    培养合格的“五星级医生”,不是某一名教师或某一专业的教师所能够独立承担的历史使命,而是必须集合医学院校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下,在临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师职责和师德修养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

    培养合格的“五星级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关系着21世纪我国未来医学事业的发展成败的系统工程,关系着如何协调人民群众不断上升的医疗服务需求与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之间的平衡;培养合格的“五星级医生”,医学院校责无旁贷,教师责无旁贷。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坚持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原则,为促进医学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薇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医生自身的医疗诊治能力。增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观念,把预防医学教育渗透到各个相关学科中去。加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
, 百拇医药
    王程强(桂林医学院):

    要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学导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加大投入,积极采用CAI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认真研究“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以地区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等教学方法的利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医学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我们的工作中开花结果。

    戴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尽管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将要从事的既是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医疗卫生职业,又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神圣而伟大的医疗卫生事业,他们将要担负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除了重视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人格的培养,即: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的培养。
, http://www.100md.com
    当前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将促使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适应市场经济的程度,取决于学校本身办学的质量和效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卫生改革,也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已逐步树立起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质量观,传统的教育思想在逐步改观,强调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只有加强上述六个方面能力、意识的培养,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

    李军(湘南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为了适应新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我们应树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人文、群体和行为科学的比重,开设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初级卫生保健、全科医学基础、社会医学、美学、逻辑学、运筹学、领导科学等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自己分析、讨论和综合有关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探讨所学知识在可能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通过思考能够发现问题不仅意味着对旧事物的某种否定,也包含着对新事物的某种发现,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增加在实践基地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撰写专题报告、学术论文等不要有过多的条框限制,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由探索能力。

    [ 下 页 ], http://www.100md.com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