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33235
关注心理健康维护心脏健康(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第12期
     2004年8月29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年会上,加拿大的Yusuf教授公布了一项由52个国家参加的大型研究结果,此项研究我国有6 000人参与被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9个全球普遍性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全世界90.4%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这9个危险因素是: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过度紧张、缺少运动,以及每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在这9个危险因素中,第一次公认“过度紧张”是引起严重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

    1心理压力引起心脏病的依据[2]

    心理应激是指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心理因素,常可分成7个等级:1级表现为不高兴;2级出现烦躁和忙乱;3级为发生轻度争吵;4级为中度争吵,音量提高;5级为大声争吵,紧握拳头;6级为极度愤怒,拍桌子,几乎失控;7级为狂怒,完全失控,乱扔东西,伤害他人或自伤。凡是≥3级就成为有害的心理应激,≥5级的激怒可能促发AMI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过度紧张恐惧、烦躁焦虑、愤怒冲动以及重度抑郁等心理应激使交感张力骤增,释放儿茶酚胺过多,导致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4等活性物质显著增加,促发斑块形成和破裂,血栓形成,阻塞冠脉。严重的冠脉痉挛超过30min可引起心肌梗死,按其程度轻重,可促发心绞痛或AMI。在高度焦虑或惊恐发作时,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将增加4~6倍。这是由于严重的心理应激可显著降低心率的变异性(HRV),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引起SCD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4 字符